[發明專利]一種新型火、核電廠防鹽霧消減泡沫設施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48052.6 | 申請日: | 2012-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6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黃本勝;邱靜;劉達;杜涓;吉紅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B8/06 | 分類號: | E02B8/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 地址: | 51061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核電廠 防鹽霧 消減 泡沫 設施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火電廠或者核電廠中的消泡工程設施。
背景技術
采用直流冷卻供水方式的濱海火力電廠和核電廠,一般都設有排水虹吸井,利用虹吸作用以降低循環水泵揚程。在實際工程應用中,虹吸井多采用薄壁堰、實用工程堰或寬頂堰溢流排水,這些普通的虹吸井溢流堰在運行中容易使電廠循環水排水系統產生不易潰滅的泡沫,造成一定程度的視覺污染。虹吸井泡沫已成為濱海電廠運行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對電廠海域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原因在于為維持循環水系統的虹吸作用,虹吸井溢流堰頂的水位需保持在一定高度。由于虹吸井溢流堰的這種壅水效應,導致循環冷卻水排水與下游水體存在一定落差,循環冷卻水經虹吸井溢流堰和排水口跌落后與下游水體發生猛烈碰撞產生水躍,當廠址標高較高時,此現象更為明顯。由于水流的紊動作用,在水躍表層產生無數的大小漩渦,水面劇烈波動繼而破碎形成大量水滴。水滴重返水體過程中,帶入大量空氣,發生摻氣現象。水躍消能的劇烈卷吸摻氣是產生小水滴、鹽霧和泡沫的基本原因。為防止海生物附著在冷卻水系統管路,一般濱海電廠的循環冷卻水系統都會投加藥品進行處理,其中以加氯(如次氯酸鈉)最為普遍。海生物殘體和次氯酸鈉等物質,會改變水體的黏性、表面張力等物理性質,致使水體中產生的氣泡上升至水面后不易潰滅而聚集成泡沫。因此,水流摻氣是泡沫產生的必要條件,而海水水質則是泡沫長時間不易潰滅消散的充分條件。
為消除循環水排水泡沫的感官影響,一些電廠在循環水排水系統中投加消泡劑,這不但增加了電廠的運行費用,同時消泡劑又會對海域環境產生二次污染,不利于海域環境的保護。也就是說,傳統的化學消泡方法并不理想。目前國內外對于工程措施物理消泡的研究非常少見,僅有的研究如壓力導流箱涵、正反斜板堆等在技術上都不夠成熟,消泡效果也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火、核電廠防鹽霧消減泡沫設施,它采用物理消泡手段來防鹽霧、消減泡沫,不用加入消泡劑。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新型火、核電廠防鹽霧消減泡沫設施,包括位于虹吸井內的溢流堰,溢流堰的下游方向設有底部具有出水孔的二號堰,溢流堰與二號堰之間所圍的空間內靠下方位置水平設置有多孔底板,在多孔底板的上面向上豎立有多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多孔隔墻,這些多孔隔墻的墻面互相平行且均垂直于水流方向;所述多孔底板和多孔隔墻上均設有多個透水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多個多孔隔墻的高度,自上游向下游的方向依次升高。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多孔隔墻有三個,自上游向下游分別為a隔墻、b隔墻和c隔墻。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溢流堰靠下部的位置與a隔墻根部、a隔墻根部與b隔墻根部、b隔墻與c隔墻根部均通過多孔底板聯接起來,c隔墻與二號堰之間不設置多孔底板,使c隔墻與二號堰之間形成一豎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溢流堰堰面設置有一挑流鼻坎。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位于最下游位置的多孔隔墻的高度高于二號堰的高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常水從溢流堰落下之后,較大的跌落高差容易造成大量卷吸摻氣形成的泡沫,本發明設置了水平的多孔底板和多個彼此間隔豎直設置的多孔隔墻,令水需經過多層的攔泡設施才能從二號堰的底部出水孔出流,每次穿過或漫過隔墻之后,都受到多孔底板的阻隔,減少了跌落高差,抑制了泡沫的產生,而透水孔可起輔助過流作用,帶孔底板在限流的同時也起到了消能、防泡的作用,以這種多級跌水、多層攔泡設施強制短距離上浮,與底孔出流相結合的方式,盡量減小了水流的跌落高度,減少了水流跌落產生的卷吸摻氣,實現了顯著的的抑泡防鹽霧效果。本發明可作為消泡設施建設于采用直流冷卻供水方式的濱海火力電廠和核電廠。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側視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80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