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噴水提花織機裝造的專用綜絲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47027.6 | 申請日: | 2012-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67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丁秋亞;張偉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秋亞 |
| 主分類號: | D03C9/02 | 分類號: | D03C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嵊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水 提花 織機 專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噴水提花織機裝造的專用綜絲,屬于噴水提花織機裝造零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綜絲為組成裝造的基本零件,其由細長狀的綜桿、分設于綜桿上端、下端、中間位置的吊耳、連接頭、綜眼組成,其中,吊耳供通絲末端吊掛連接所用,連接頭則旋接于回綜彈簧的頂部,經線由綜眼中穿過。為防止水氣侵蝕引起生銹現象,噴水提花織機裝造所專用的綜絲采用塑料綜絲。由于噴水提花織機車速較高(如1.6m門幅機型高達600rpm),經密為58根/cm的噴水提花織機其總經線數具有9280根,相應地,構成裝造的通絲、綜絲、回綜彈簧的數量亦均為9280根,當通絲縱深尺寸(經向)和縱深方向每行通絲數量確定后,通絲密度相應亦確定下來,噴水提花織機裝造的通絲密度較高,亦即綜絲、回綜彈簧的排列密度較高,如此相鄰回綜彈簧在被拉伸、回復過程中相互之間存在較高的摩擦頻率,回綜彈簧就會頻繁斷裂,引起頻繁停機,增大機修工查找、更換回綜彈簧的工作量,織機運轉效率大打折扣的同時,布面疵點多。
為了減少回綜彈簧之間的相互摩擦,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公開號為CN?101323998A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噴水織機用通絲裝造的回綜彈簧機構,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具有回綜彈簧限位孔的限位板,回綜彈簧穿過回綜彈簧限位孔設置,采用該技術方案的優點在于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回綜彈簧的拉伸、回復所產生的晃動而引起相鄰回綜彈簧摩擦,從而減少相互之間因摩擦而產生斷裂的機會,然而,限位板的設置亦帶來以下不利影響:
1、回綜彈簧不可避免地、高頻率摩擦回綜彈簧限位孔,致使回綜彈簧限位孔快速被磨大,而影響限位效果,更嚴重的情況則是相鄰回綜彈簧限位孔被磨通;
2、回綜彈簧限位孔被磨大的同時,回綜彈簧逐漸被磨損至斷裂,一旦回綜彈簧那怕是斷一、二根數量,更換起來非常費時費力,維修空間狹小,而且限位板遮擋視線,在9280根密布的回綜彈簧中查找斷裂的那根回綜彈簧是非常吃力的,不僅要查找回綜彈簧,還要查找對應連接的綜絲和查找并更換連接桿,更換回綜彈簧后則需與新的連接桿重新連接,以及與對應的綜絲連接;
3、增加回綜彈簧限位板后,裝造組裝繁瑣、工效低,而且,裝造在現場安裝時,需要將限位板與回綜板進行孔-孔對中,否則回綜彈簧限位孔磨損加劇。
事實上,該回綜彈簧機構專利產品由于實用性差,在業內已逐步被淘汰。
后來,業內出現了回綜彈簧專用水槽,讓回綜彈簧浸在水環境中工作,如此一來不但可大大降低相鄰回綜彈簧之間的摩擦,而且由于織造所產生的飛絮等雜質是漂浮于水面上的,不至于雜質進入回綜彈簧內而影響其使用效果,然而專用水槽的應用卻產生了新的不利因素,由于噴水提花織機經軸在整經過程中往往噴灑有可防止經線起毛、起球的專用油(為降低斷經率,噴水提花織機在高速織造過程中有時亦會在經線上噴灑專用油),此專用油在織造進行中會順著綜眼一直往來流至專用水槽內,水中飛絮等雜質與專用油混合后使專用水槽的水被污染成為粘性水,回綜彈簧拉伸運動時,粘性水被帶起而濕潤綜絲,處于潮濕狀態下的綜絲在上升過程時,往往會將相鄰的本應該仍處于靜止工位的潮濕綜絲捎帶上升,這是由于潮濕綜絲容易產生粘連的緣故,而按照組織工藝要求本該處于靜止時刻的潮濕綜絲在高速狀態下那怕是被捎帶上升少許即形成“多起”現象,在布面上則反映為經向織疵,為降低此種“多起”現象,無奈之舉則是增大回綜彈簧的彈力,然而,彈力增大卻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弊端則是提高了提花機整機的總負荷,此舉不但使得提花機運轉耗電,而且還會加劇提花機的提針組件的磨損,有鑒于此,現有的綜絲結構用于噴水提花織機環境下,仍亟需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噴水提花織機裝造的專用綜絲,該綜絲完全適宜于在粘性水環境中工作,避免相鄰綜絲發生粘連,完全杜絕了因粘連引起的經向織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采用對現有綜絲的綜桿進行結構優化設計,以促使綜絲在上下往復運動時相鄰綜絲不發生粘連為目的,綜絲包括設有綜眼的綜桿,綜桿的下端具有連接頭,其改進點在于:所述綜桿上至少形成有一段防粘連柱,所述防粘連柱大致成兩頭小中間大的腰鼓形,從防粘連柱的一頭到其另一頭該防粘連柱的寬度先逐漸增大再逐漸減少。
上述防粘連柱鄰近連接頭。
上述綜桿在鄰近綜眼處還形成有第二防粘連柱。
上述綜桿的第二防粘連柱位于綜眼以下位置。
上述綜桿的第二防粘連柱位于綜眼以上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體現出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秋亞,未經丁秋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70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