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浦珠母貝群組旋轉交配育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46402.5 | 申請日: | 2012-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02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喻達輝;黃桂菊;劉寶鎖;范嗣剛;羅會;黎火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張海文 |
| 地址: | 5103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浦 珠母 貝群組 旋轉 交配 育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育種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合浦珠母貝群組旋轉交配育種方法。
背景技術
合浦珠母貝(Pinctada?fucata)是重要的海水養殖貝類和生產珍珠的主要母貝,文明遐邇的合浦珍珠,即“南珠”就是該貝所產。合浦珠母貝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區。我國合浦珠母貝養殖珍珠的研究生產始于二十世紀中期,1958年人工育珠成功,1965年人工育苗成功,標志著合浦珠母貝進入全人工養殖時代,即利用人工繁殖的種苗進行養殖,養成后挑選成熟個體再開展人工繁殖,形成封閉循環體系。經過40多年的人工養殖后,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育種方法,出現了個體小型化、養殖性能下降、死亡率高和珍珠質量差等問題,因此培育生產性能優良的合浦珠母貝新品種十分緊迫。
我國優良品種的培育工作從1974年開始,由南海水產研究所與海康縣流沙珍珠場合作,利用合浦珠母貝(母本)與大珠母貝(父本)進行雜交,意在培育出個體大,生長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強,并適合于插大核的新品種。姜衛國等(1983)也曾進行過合浦珠母貝、長耳珠母貝(Pinctada?chemnitzi)?和大珠母貝(Pinctada?maxima)種間雜交試驗并培育出了F2,但對后代染色體、同工酶譜和性狀的研究表明雜交后代并不是真正的雜種。之后,姜衛國等于1987年起開始馬氏珠母貝多倍體育種工作。在“九五”863重大項目的支持下,珠母貝三倍體種苗生產和育珠已達到中試水平,用珠母貝三倍體育珠,成珠率提高25%,大珠和中珠比例明顯提高,珍珠平均重量提高14.3%,顯示出良好的育珠性狀。但三倍體在制種上工序繁瑣且誘導率不穩定,限制了其在生產上的大規模應用。
“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我國開展了合浦珠母貝選擇育種研究,分別利用印度合浦珠母貝和日本合浦珠母貝與三亞合浦珠母貝和大亞灣合浦珠母貝雜交,構建了地理雜交群體品系。但這些研究都是構建單一群體,然后從這單一群體中選擇個體再構建下一代群體,或利用兩個選育群體來雜交,提供雜交苗給養殖戶養殖,而利用雙列雜交方法構建多個群體,然后采用旋轉交配技術(rotational?mating)進行選擇育種這一方法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浦珠母貝群組旋轉交配育種方法,該方法是在雙列雜交群體的基礎上利用旋轉交配技術、較高選擇強度實現優-優結合、避免近親繁殖的一種育種技術,主要步驟如下:
一種合浦珠母貝群組旋轉交配育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收集至少3個不同來源合浦珠母貝群體,構建F1代雙列雜交群體,每個群體的育苗與養殖的條件相同;
(2)繁殖季節之前,對每個群體隨機取樣1000個以上個體進行性狀測量,計算選育性狀平均值或多性狀綜合選擇指數,并按大小排序,實行末位淘汰制,至少選留5個群體作為核心育種群;
(3)從每個選留群體中選擇個體最大的雌雄個體,雌雄比例為2:1,雄性個體至少4個,然后將排第一的1號群體的雄性個體與2號群體的雌性交配,2號群體的雄性與3號群體的雌性交配,依此類推,按排序,每個群體的雄性都移動一位與下一位群體的雌性交配,即旋轉交配;
(4)重復步驟(1)~(3)進行累代選育至5代以上。
步驟(1)的具體操作為:至少收集3個不同來源的合浦珠母貝群體,選擇外觀完整、健康的個體按雌雄2:1的比例構建雙列雜交群體,每個群體的親本數量控制在10個以上。繁殖、育苗、養殖同生產常規方法,但要盡量使每個群體的培養條件相同,以消除環境的影響。
步驟(2)的具體操作為:
1)在繁殖季節前對每個群體隨機取樣1000個以上個體進行性狀(殼長、殼高、殼寬、體重)測量,計算性狀的平均值并進行排序和編號;如果是多性狀選擇需計算綜合選擇指數I:給每個性狀(Xi)賦予一個加權系數(Ci),加權系數總和為1,根據性狀的重要性賦予不同的系數,然后根據下式計算綜合選擇指數I:
I=C1X1+C2X2+…CiXi+…+CnXn
根據I值大小進行群體排序、編號;
2)根據性狀平均值或I值大小進行末位淘汰,根據群體數量和差異程度確定淘汰群體的數量,至少選留5個群體。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640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