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刀具表面復合造型處理方法及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46252.8 | 申請日: | 2012-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26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符永宏;康正陽;符昊;華希俊;王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P17/00 | 分類號: | B23P17/00;B23K26/00;B23Q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刀具 表面 復合 造型 處理 方法 及其 裝置 | ||
1.一種刀具表面復合造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在金屬切削刀具(1)表面劃分區域,加工影響區(16)是刀具表面受到切削作業影響的區域,包括了切削區(18)和主磨損區(17)及向刀具(1)表面其它區域的延伸,延伸出的區域為刀具(1)表面冷卻液易于到達的位置,切削區(18)和主磨損區(17)是冷卻液不易到達或者損耗很快的位置;切削區(18)是在刀具(1)切削過程完成去除被切削工件(3)材料任務的區域;主磨損區(17)是在刀具(1)切削過程中對切屑起支撐作用的區域,切屑在這一區域開始與刀具分離;切削區(18)和主磨損區(17)各區域的邊界和切削刃平行;?
B)為切削區(18)和主磨損區(17)及向刀具(1)表面其它區域的延伸三個區域設計造型方案,切削區(18)為熔凝凸起陣列的熔凝微造型(2),其面積占有率為5%~50%,熔凝凸起的高度1~20微米,直徑20~500微米;主磨損區(17)為微凹腔(15)陣列的微凹腔造型(6),其面積占有率5%~50%,微凹腔(15)的深度2~25微米,直徑10~100微米;在加工影響區(16)為連接并貫穿上述兩個區域的含有多條微溝槽(12)的微溝槽的微造型(8),微溝槽(12)寬10~250微米,深2~25微米,其為直線或者曲線且為多種寬度、深度、延展方向的組合;其中,面積占有率為造型邊界(29)所圍面積之與對應造型區域總面積的比值,直徑為造型邊界(29)所圍圖形的最大內切圓直徑,深度為造型邊界(29)最深處至基體材料(5)表面的距離,高度為熔凝凸起最高點至基體材料(5)表面的距離;
C)將刀具(1)固定在刀具夾具(40)上;
D)熔凝微造型(2)、微凹腔造型(6)和微溝槽的微造型(8)通過高能能量束對刀具(1)表面材料的融化或氣化獲得;微溝槽的微造型(8)由微凹腔(15)線性排列、連接而成;熔凝微造型(2)由熔凝凸起陣列而成;微凹腔造型(6)由微凹腔(15)陣列而成,加工后的影響邊界(30)內含有硬化區(20),硬化區(20)為熱效應影響區域,硬度上升;
E)步驟A)中的表面檢測裝置觀測及檢驗表面形貌,判定是否達到預期造型目標,判斷標準為,造型區域邊界偏差小于2mm,微凹腔(15)和熔凝凸起90%滿足尺寸要求:成功造型的刀具(1)進行步驟F),不成功造型的刀具(1)將原有造型磨去回到步驟C);
F)使用造型后的刀具(1),重復步驟A),即通過加工觀測法或刀具觀測法二次優化表面的區域分布,確定最終的區域劃分,用于大批量刀具(1)的表面復合造型處理加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刀具表面復合造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定義劃分區域的方法為加工觀測法,所述加工觀測法是觀測實際加工過程中切屑流動、脫離刀具(1)的形式,加工過程中冷卻液流動狀況,在肉眼不便觀測時對刀具(1)拍攝紅外圖像,圖像中顯示的熱聚集位置即為冷卻液不易到達或者損耗快的位置,則主磨損區(17)包括切屑與刀具(1)接觸至脫離過程中與刀具(1)接觸的部位,切削刃開始至主磨損區邊界為切削區(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刀具表面復合造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定義劃分區域的方法為刀具觀測法,刀具觀測法是觀測已達設計加工時間的刀具(1),通過刀具(1)表面檢測系統測繪刀具(1)表面的磨損狀況,若觀測到月牙洼,則主磨損區(17)至少包括月牙洼所在區域,若未觀測到月牙洼即刀具(1)的磨損未聚集,對比刀具(1)原有尺寸,則主磨損區(17)至少覆蓋80%的磨損痕跡,切削刃開始至主磨損區(17)邊界距離即為切削區(18)寬度,切削區寬度(10)為0.2~1mm,主磨損區寬度(11)為1~30mm,切削刃開始至主磨損區邊界距離超過切削區寬度(10)上限的,超出部分劃分入主磨損區,且計入主磨損區寬度(11)。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刀具表面復合造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針對刀具的主偏角(21)在45o~75o之間的刀具,微溝槽(12)在前刀面(9),刀具的主偏角(21)在45o~75o之間,微溝槽(12)為主磨損區(17)提供切削液形成動壓潤滑效應,呈發散式延展,使切削液的在前刀面(9)上的擴散,發散的末端為切削區(18)邊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625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節能環保石灰窯爐爐膽
- 下一篇:翻開式手動玻璃切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