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43800.1 | 申請日: | 2012-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68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思波;劉中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思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45 | 分類號: | A61K36/8945;A61P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糖尿病 藥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制作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糖尿病通常是指內分泌紊亂、使胰島素的調節功能失常,進而導致血液中和尿液中含糖量增高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慢性、多發性常見病,多伴有并發癥,且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中醫稱為消渴,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為特征。素體陰虛、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為其主要原因。本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陰虛燥熱為糖尿病的根本病機,真陰虧損于下,虛火獨亢于上,水火不濟終成陰虛燥熱。熱傷肺津,則煩渴多飲、口舌干燥;胃熱熾盛,則多食易饑、形體消瘦,熱傷腎陰,精氣虧虛,固攝失權,則出現尿量頻多、渾濁或有甜味等癥狀。
目前,治療糖尿病主要采用西藥和胰島素,但西藥和胰島素毒副作用大,療效單一,大多只能解決臨時性血糖增高的問題,治標不治本,是糖尿病的控制不能盡人意愿。傳統中醫治療糖尿病注重整體觀念、辯證論治、協調陰陽、多環節調理的觀點,顯示出中藥在糖尿病治療方面有著一定優勢,且中藥價廉、毒副作用小、對器官影響不大,值得大力推廣應用。近年來雖然有一些中藥用于治療糖尿病,可多年來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并不突出,臨床療效也不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治療糖尿病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滋陰補陽、健脾固腎、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的治療糖尿病的中藥藥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其特殊之處是:組分為:
黃芪、山藥、蒼術、玄參、生地、熟地、丹參、葛根、地骨皮、烏梅、黃連、茯苓。
組分重量百分比為:黃芪10.8-16.2%、山藥7.3-10.9%、蒼術6.6-9.8%、玄參9.1-13.7%、生地7.3-10.9%、熟地5.4-8.2%、丹參7.3-10.9%、葛根5.4-8.2%、地骨皮5.4-8.2%、烏梅4.4-6.6%、黃連4.4-6.6%、茯苓6.6-9.8%。水煎服。30天為一療程。
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藥物清熱解毒、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滋陰補陽、健脾固腎、副作用小、療效顯著,是治療糖尿病的中藥藥物。
藥物中選用四組對藥:黃芪對山藥、蒼術對玄參、生地對熟地、丹參對葛根另加地骨皮、烏梅、黃連、茯苓。四組對藥配伍嚴謹,陰陽并調,氣陰雙補,剛柔相濟,動靜交融,燥濕平衡,滋而不膩,補而不壅,地骨皮、烏梅、黃連、茯苓生津止渴,健脾補中,消除倦怠乏力,寧心安神,降糖降壓,能強化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并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
本品為純天然藥物制劑,方法簡便,費用低,見效快,無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用本藥物治療68例II型糖尿病病例,治療一個療程有42例血糖降至正常范圍,占61.8%;22例血糖有明顯下降,占32.4%;4例血糖無明顯變化,占5.8%。總有效率94.2%。治療2個療程有49例血糖降脂正常,占72.1%;17例血糖明顯下降,占25%;2例血糖無變化,占2.9%。總有效率97.1%。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稱取黃芪30克、山藥20克、蒼術18克、玄參25克、生地20克、熟地15克、丹參20克、葛根15克、地骨皮15克、烏梅12克、黃連12克、茯苓18克。水煎服。
實施例2
稱取黃芪20克、山藥20克、蒼術20克、玄參20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丹參20克、葛根15克、地骨皮15克、烏梅12克、黃連12克、茯苓18克。水煎服。
實施例3
稱取黃芪25克、山藥18克、蒼術18克、玄參20克、生地20克、熟地18克、丹參20克、葛根20克、地骨皮20克、烏梅15克、黃連12克、茯苓20克。水煎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思波,未經劉思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38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