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42328.X | 申請日: | 2012-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99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顧兆俊;時旭;徐皓;劉興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劉朵朵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池塘 生態 養殖 系統 | ||
1.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池塘(1),所述池塘(1)兩岸依次設有對稱的固定樁(2),一對固定樁(2)上連接固定一組生態設施(6);
所述生態設施(6)包括浮性框架(601),所述浮性框架(601)呈長條形,所述浮性框架(601)四周上方豎直設置一層網(606),下方與對應的長條形水下箱體(607)連接,所述水下箱體(607)兩側面開有均勻分布的過水孔(6071),所述浮性框架(601)所圍成的區域內種植可供魚食用的水生植物(602),所述水下箱體內盛放用于凈化水質的生物填料(605),所述生物填料(605)的顆粒直徑大于所述過水孔(6071)的孔徑;
所述生態設施(6)還包括進水管(603),所述進水管(603)設于浮性框架(601)的上方,并與池塘(1)底部的水泵(609)連通,所述進水管(603)兩側均勻開設出水孔(604),所述水泵(609)將池塘底部的污水經進水管(603)從所述出水孔(604)噴在所述浮性框架(601)內,所述出水孔(604)的總面積與所述水泵(609)的功率相匹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生態設施(6)之間間隔8-15米。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設施(6)通過繩索(3)固定在固定樁(2)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1)還設有投飼臺(4)和增氧機(5),每套生態設施(6)與所述投飼臺(4)、增氧機(5)的間距大于10米。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性框架(601)呈矩形,并由長寬比為1:2~1:4的框架單元沿長度方向組合而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605)為占體積水下箱體(607)容積70-90%的陶粒以及植物生長基質。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602)為水雍菜/水芹菜。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網(606)的網目大小為1~3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232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