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紅壤土混秸稈制備有機肥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40631.6 | 申請日: | 2012-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40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曲田桂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嘉禾豐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5/00 | 分類號: | C05F15/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壤土 秸稈 制備 有機肥 方法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肥料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紅壤土混秸稈制備有機肥的方法。
?
背景技術:
肥料,主要含有氮、磷、鉀元素,為泥土補充流失的營養????,從而增加作物的產量,但是,隨著化肥施用的頻繁且單一的使用,給土壤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土壤在缺乏充足的有機質的條件下,土壤團粒結構難以形成,土壤粒子之間的粘附力減弱,而今減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當泥土無法保持充足的水分時,即使化肥質素高,也不易于化肥在有利的條件下釋放養分。為解決長期使用單一化肥引發的問題,市場上出現了有機肥,有機肥中不僅含有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養分,有機肥是最全面的肥料。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機肥料施入土壤后,有機質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緩沖能力,為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2、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有機肥料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各種營養元素,為農作物提供營養。有機肥腐解后,為土壤微生物活動提供能量和養料,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有機質分解,產生的活性物質等能促進作物的生長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3、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機肥含有養分多但相對含量低,釋放緩慢,而化肥單位養分含量高,成分少,釋放快。兩者合理配合施用,相互補充,有機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促進土壤和化肥中礦質養分的溶解。有機肥與化肥相互促進,有利于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機肥雖有上述優點,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有機肥、配方與制作工藝過于復雜,加入菌種的種類與方法導致成本過高,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鑒于上述技術缺陷、迫切需要出現一種工藝簡單,制作方便,抑制病蟲害,改善土壤環境與酸堿度,有利于作物生長的一種紅壤土混秸稈制備有機肥的方法。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工藝簡單,制作方便,抑制病蟲害,改善土壤環境與酸堿度,有利于作物生長的一種紅壤土混秸稈制備有機肥的方法。
?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壤土混秸稈制備有機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天然紅壤土150公斤,稻草秸稈粉100公斤、綠色垃圾50公斤,草木灰10公斤,雞豬糞若干;
(2)、方法:取天然紅壤土150公斤,搗碎,取稻草秸稈粉100公斤、綠色垃圾50公斤,用草或垃圾把紅壤土燒成褐色。把燒好的紅壤土與草木灰攪拌后移進室內,邊移動邊澆上豬、雞糞便,澆濕潤為止,攪拌均勻后堆成一堆。以后,每兩天澆上兩擔糞尿,翻動后堆成一堆,連續7-5天后,再放置15天就可使用。經90天的漚制發酵,微生物分解后,褐色的糞土就變成了黑褐色,氮含量5.6%、五氧化二磷含量1.3%、氧化鉀含量1.8%,pH7.5,而且比較疏松,基本沒有臭味。有機肥便漚制成功,可以施用。
?
本發明工藝簡單,制作方便,抑制病蟲害,改善土壤環境與酸堿度,有利于作物生長。
?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紅壤土混秸稈制備有機肥的方法,如下:
(1)、原料:天然紅壤土150公斤,稻草秸稈粉100公斤、綠色垃圾50公斤,草木灰10公斤,雞豬糞若干;
(2)、方法:取天然紅壤土150公斤,搗碎,取稻草秸稈粉100公斤、綠色垃圾50公斤,用草或垃圾把紅壤土燒成褐色。把燒好的紅壤土與草木灰攪拌后移進室內,邊移動邊澆上豬、雞糞便,澆濕潤為止,攪拌均勻后堆成一堆。以后,每兩天澆上兩擔糞尿,翻動后堆成一堆,連續7-5天后,再放置15天就可使用。經90天的漚制發酵,微生物分解后,褐色的糞土就變成了黑褐色,氮含量5.6%、五氧化二磷含量1.3%、氧化鉀含量1.8%,pH7.5,而且比較疏松,基本沒有臭味。有機肥便漚制成功,可以施用。
?
本發明工藝簡單,制作方便,抑制病蟲害,改善土壤環境與酸堿度,有利于作物生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嘉禾豐肥業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嘉禾豐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06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