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36355.6 | 申請日: | 2012-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3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付信信;邵春;陳鵬飛;徐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 主分類號: | E21B31/20 | 分類號: | E21B31/20;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華旭知識產權事務所 42214 | 代理人: | 劉榮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波 測量 系統 投放 回收 延長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屬于石油、地礦鉆探領域。
背景技術
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因其不受鉆井液性能的影響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電磁波隨鉆系統的發射端是通過鎧裝電纜線穿過絕緣短節,并通過引線末端固定托盤與上部鉆柱連接,以實現在上部鉆柱、地層及下部鉆柱之間的電流回路,進而實現電磁波信號的傳遞。然而,隨著井深的增加,如果要提高信號的傳遞深度,鎧裝電纜線所要穿過的鉆桿也隨之增多,操作繁雜,同時也加重了工人的操作強度。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該裝置能方便地投放回收延長線,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強信號傳輸及接收強度,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地礦鉆探領域,。
實現本發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至少包括撈矛頭和撈矛頭套筒,撈矛頭包括撈矛頭外殼、絕緣套、箭狀導體芯,以及用來連接撈矛頭下方零部件的螺紋A和密封件,撈矛頭外殼中心為通孔,頂端呈錐狀;所述絕緣套中心為通孔,通過螺紋固定在撈矛頭外殼內壁,所述箭狀導體芯的上端的箭頭部分懸掛于絕緣套上,箭狀導體芯的箭桿部分位于絕緣套的通孔中,箭桿下端伸出于絕緣套外;所述撈矛頭套筒包括軸狀導體芯、套筒、絕緣筒、防水橡膠墊片、排水孔和彈簧片,所述導體芯呈階梯軸狀,其粗端下部開有與撈矛頭頂端形狀匹配的盲孔,導體芯外套裝有與其形狀匹配的絕緣筒,套筒呈中空柱狀,一端為開放式筒口;導體芯及其外部絕緣筒的細端穿過套筒的筒底的通孔,使套筒的筒底內壁位于絕緣筒的軸肩上;導體芯及其外部絕緣筒的細端的頂部開有位于套筒外的電纜連接孔;防水橡膠墊片中心通孔,靠緊于導體芯及絕緣筒的下端面;套筒內側壁固定有彈簧片,開于套筒側壁的排水孔位于彈簧片上方和防水橡膠墊片下方。
所述套筒的筒口為弧形喇叭口。導體芯與絕緣筒之間通過螺紋連接。絕緣筒與套筒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或粘附連接。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供的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時,電流信號由撈矛頭內的箭狀導體芯傳至軸狀導體芯,然后由固結在軸狀導體芯的電纜線至引線末端的固定托盤,電流在此裝置中通過這條路徑實現信號傳遞。套筒的筒口采用弧線設計起到導軌作用,撈矛頭進入撈矛頭套筒后,套筒的筒壁起到主要扶正作用;電纜連接孔是電纜線在此固結再與引線末端固定托盤相連;防水橡膠墊片中心通孔,能防止鉆井液與軸狀導體芯接觸,并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所述彈簧片固定在套筒內側面控制撈矛頭進出撈矛頭套筒,并起到一定扶正作用;所述排水孔有助于撈矛頭套筒內鉆井液的排出;當撈矛頭頂部進入防水橡膠墊片時,在撈矛頭套筒自身重力及鉆井液沖擊下,軸狀導體芯的與撈矛頭頂端形狀匹配的盲孔中的鉆井液流出,同時還起到減震作用。
本發明中撈矛頭通過末端的密封件和螺紋和下面裝置進行連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加工,造價較低。
2、本發明裝置可以方便快捷的將引線末端固定托盤固定在更靠近井口的鉆柱上,接受的信號強度增強,可有效提高測量深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的撈矛頭和撈矛頭套筒置于一體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裝置中的撈矛頭。
圖3為本發明所述裝置中的撈矛頭套筒。
圖中:1-撈矛頭外殼;2-絕緣套;3-箭狀導體芯;4-密封件;5-螺紋A;6-電纜連接孔;7-軸狀導體芯;8-套筒;9-絕緣筒;10-防水橡膠墊片;11-排水孔;12-彈簧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的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投放回收延長線裝置包括撈矛頭和撈矛頭套筒(如圖1所示),工作時撈矛頭位于撈矛頭套筒中。如圖2所示,撈矛頭包括撈矛頭外殼1、絕緣套2、箭狀導體芯2、螺紋A5和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和螺紋A5位于撈矛頭外殼1的下部,是用來連接撈矛頭下方零部件的,撈矛頭外殼1中部為通孔,頂端呈錐狀,下端通過密封件4及螺紋5與探管相連;絕緣套2采用可機械加工的電絕緣材料制成,絕緣套2中心為通孔,通過螺紋連接方式固定在撈矛頭外殼內壁;箭狀導體芯3的上端的箭頭部分懸掛于絕緣套2上,箭狀導體芯3的箭桿部分位于絕緣套2的通孔中,通過螺紋連接方式或粘附方式與絕緣套2連接,箭桿下端伸出于絕緣套2外,便于探管發射端的連線。
如圖2所示,撈矛頭套筒由軸狀導體芯7、套筒8、絕緣筒9、防水橡膠墊片10、排水孔11和彈簧片12組成,所述套筒8呈中空柱狀,一端為開放式筒口,筒口為弧形喇叭口以起到導軌作用,套筒8頂部筒壁較厚以增大自身重量,并且套筒壁兩側開有兩個排水孔11,排水孔11有助于撈矛頭套筒內鉆井液的排出,排水孔11位于彈簧片12上方和防水橡膠墊片10下方,彈簧片12焊接于套筒內壁,套筒的內壁在撈矛頭進入撈矛頭套筒后起到主要扶正作用;所述軸狀導體芯7呈階梯軸狀,其粗端下部開有與撈矛頭頂端形狀匹配的盲孔,軸狀導體芯7外套裝有與其形狀匹配的絕緣筒9,絕緣筒9采用可機械加工的電絕緣材料制成,中心通孔,與套筒8內側通過螺紋方式連接,軸狀導體芯及其外部絕緣筒的細端的頂部開有位于套筒外的電纜連接孔6,電纜線在電纜連接孔處固結后再與引線末端固定托盤相連;防水橡膠墊片10置于套筒8內,通過膠水與套筒8內壁連接,中心通孔,主要用于防止鉆井液與軸狀導體芯7接觸,并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當撈矛頭頂部進入防水橡膠墊片10時,在撈矛頭套筒自身重力及鉆井液沖擊下,軸狀導體芯盲孔內的鉆井液流出,使得箭狀導體芯頂部與軸狀導體芯充分接觸,起到很好的導電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363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