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油底殼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35094.6 | 申請日: | 2012-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95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高君杰;葉新宇;陳君;李宏華;李功賦;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0 | 分類號: | F01M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舒麗亞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 機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且特別是關于一種發動機油底殼。
背景技術
發動機油底殼是汽車曲軸箱的下半部,可拆裝,并將曲軸箱密封作為儲油槽的外殼。發動機油底殼的作用是封閉曲軸箱作為儲油槽的外殼,防止雜質進入,并收集和儲存由發動機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潤滑油,散發部分熱量,防止潤滑油氧化。
新的汽車發動機在使用初期,在磨合過程中,由于發動機各摩擦表面的摩擦而會產生一定量的金屬屑,這些金屬屑會隨著潤滑油流入油底殼。混合在潤滑油中的金屬屑在潤滑油循轉時會被再次帶到發動機的運動部件上,從而加速發動機運動部件的磨損,縮短發動機使用壽命,并且使發動機的故障率升高。
目前常見的消除金屬屑的方法是在發動機油底殼內設置帶磁性的螺栓,從而吸附潤滑油中的鐵屑,以減少發動機運動部件的磨損,但是帶磁性的螺栓僅能吸附鐵屑,而對鋁屑等等其它金屬屑則無法減少或消除。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可降低發動機的磨損速度,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一種發動機油底殼,包括可貯存潤滑油的腔體,所述發動機油底殼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腔體底壁上的攔截盤,所述攔截盤與所述腔體的底壁之間存在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間隙在5mm-15mm的范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腔體的底壁上所述攔截盤下方還設有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攔截盤覆蓋所述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攔截盤的邊緣與所述凹槽的上緣之間存在間隙。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腔體的底壁上凹槽內凸設有底座,所述攔截盤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發動機油底殼還包括緊固螺釘,所述緊固螺釘穿過所述攔截盤,并將所述攔截盤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緊固螺釘與所述底座螺紋配合。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腔體內設置有分別連接所述腔體的側壁和底壁的若干凸筋。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攔截盤的邊緣還設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與至少一條凸筋的末端卡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發明的發動機油底殼,在發動機停機處于靜止狀態時,潤滑油及其中的金屬屑流回發動機油底殼,由于金屬屑與潤滑油的密度不同,會出現分層現象,大部分金屬屑會沉入發動機油底殼的攔截盤下方。在發動機再次啟動時,金屬屑被攔截盤攔截,不會隨著潤滑油再次流入發動機內,從而降低發動機的磨損速度,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發動機油底殼III-III向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發動機油底殼的較佳實施例的攔截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發動機油底殼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本發明實施例的發動機油底殼1安裝在汽車曲軸箱(圖未示)底部,貯存潤滑油。
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發動機油底殼1包括上端開口的空心腔體12,設置在腔體12內的攔截盤14,以及緊固螺釘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3509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廢舊硅磚制備白炭黑的方法
- 下一篇:鉆孔定位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