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流輥道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34902.7 | 申請日: | 2012-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3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黃漪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亞青機械廠 |
| 主分類號: | B65G39/02 | 分類號: | B65G39/02 |
| 代理公司: | 無錫盛陽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劉瑞平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長形物料輸送輥道裝置,具體為一種分流輥道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機械制造廠家常用的用于輸送長形物料的輸送輥道,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輥道架1,在輥道架1上對應的前后兩側邊安裝有軸承座2,直徑相同的一組滾筒3分別通過軸承安裝于軸承座2。這種結構的輸送輥道存在一個缺陷:當同時有兩根長形物料在滾筒上通過時,在輸送過程中兩根長形物料易碰撞,無法始終沿平行的直線前行,因此通常情況下只適合單根較重的長形物料在輸送輥道上運輸,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分流輥道結構,能夠解決現有的輸送輥道工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分流輥道結構其包括輥道架、軸承座,滾筒通過軸承安裝于所述軸承座,一組所述滾筒間隔排列于所述輥道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一端粗、一端細,其粗端和細端的交接面形成為圓臺,其粗端和細端同一軸心,位于同一端的所述滾筒中,每間隔一個所述滾筒的其粗端的上端高度一致。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從所述滾筒的長度方向的一半的位置劃分為粗端和細端。
本發明采用上述結構后,一次輸送時兩根較重的長形物料可以分別通過滾筒的兩邊(粗端、細端)輸送,而兩根長形物料則是分別在每間隔的一個滾筒的粗端上行進,同時依次通過,互不影響,因此這種結構在輸送長形物料時起到了分流作用,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現有輸送輥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2、圖3,本發明包括輥道架1、軸承座2,滾筒通過軸承安裝于軸承座2,滾筒為一組,間隔排列于輥道架1上,滾筒一端粗、一端細,從滾筒的長度方向的一半的位置劃分為粗端3-1和細端3-2,其粗端3-1和細端3-2的交接面形成為圓臺3-3,其粗端3-1和細端3-2同一軸心,位于同一端的滾筒中,每間隔一個滾筒其粗端3-1的上端高度一致,形成為相鄰的兩個滾筒的粗端3-1、細端3-2呈現交錯排列,這樣,當兩根長形物料同時輸送時,可分別放置于滾筒的兩邊,使兩根物料在行進過程中,一根始終在滾筒的左側前行,另一根始終在滾筒的右側前行,而且兩根長形物料均分別在每間隔一個滾筒的粗端3-1的上行進,互不影響,使得兩根長形物料呈現出在滾筒上依次行進的狀態,相比現有輸送輥道結構,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亞青機械廠,未經無錫市亞青機械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3490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起重機的吊臂
- 下一篇:后模反向斜頂頂出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