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耦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33737.3 | 申請日: | 2012-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92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孫嘉澤;施秉鋐;黃國舜;李嘉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2 | 分類號: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耦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光學裝置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光耦合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光學科技的進步,利用光訊號來傳導信息的設計與裝置越來越多元與普及,而其中又以光耦合裝置普及運用于許多領域中。
而已知光耦合裝置的設計如美利堅合眾國公告第7369328號專利「Optical?path?change?type?optical?coupling?element」所示,于兩個光學連接器(optical?connector)之間設計有光學耦合組件,且該光學耦合組件的兩個面上分別有一組透鏡部,且該兩透鏡部至該反射面的距離相同,祈以透過該兩透鏡部改變光訊號特性的設計,使得該光耦合裝置在進行光耦合傳輸時能產生較低的損耗,而可具有較佳耦合效率。
然而,上述的光耦合裝置于組裝時,為避免光訊號傳輸時有損耗加大及失真的疑慮,則須透過手動或是機器對位的方式使各該光學連接器與該光耦合組件上的透鏡部對齊,不僅費時且亦容易產生誤差。因此,綜上說明可知,已知光耦合裝置的設計仍未臻完善,且尚有待改進之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光耦合裝置對光校準費時且容易產生誤差的缺陷,提供一種光耦合裝置,具有對光校準時間所需耗費的時間低、光學定位準確度高等特性。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光耦合裝置包含有光學耦合組件、光電轉換模塊、以及至少一條光導纖維(optical?fiber);其中,該光學耦合組件具有至少一透鏡部、反射面、以及第一下對位部,且光訊號由該透鏡部進入該光學耦合組件內部,經由該反射面反射后離開該光學耦合組件,或是進入該光學耦合組件內部,經由該反射面反射后,由該透鏡部離開該光學耦合組件者;該光電轉換模塊位于該光學耦合組件的一側,且具有基板、基座、以及至少一光電轉換組件;該基座以絕緣材料制成,且設于該基板上,并具有容置部、以及第二下對位部;該光電轉換組件設于該容置部中,用以接收電訊號并轉換成光訊后,將該光訊號向外投射出、或接收光訊號,再將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后輸出;該第二下對位部結合于該第一下對位部上,使該光電轉換模塊與該光電耦合組件連接,并該光電轉換組件朝向該光學耦合組件者;該光導纖維位于該光學耦合組件的的另一側,且其一端端面朝向該光學耦合組件;該光導纖維用以將自外部傳輸的光訊號射往該光學耦合組件、或接收來自該光學耦合組件的光訊號,并傳輸至外部。依據上述構思,該第一下對位部具有兩個凹槽,且該兩凹槽分別位于該第一透鏡部的兩側;該第二下對位部具有兩個分別與各該凹槽呈互補的凸柱,且分別位于該容置槽的兩側,而分別對應各該凹槽。
依據上述構思,該兩凸柱的中心軸線相連形成的平面與該容置部的其中一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依據上述構思,該光學耦合組件具有兩個透鏡部,分別為第一透鏡部以及第二透鏡部;其中,該第一透鏡部位于該光耦合組件朝向該光電轉換模塊的一側,且該第一下對位部與該第一透鏡部位于同一側;而該第二透鏡部位于該光耦合組件朝向該光導纖維的另一側上。
依據上述構思,該光電轉換模塊包含有兩個光電轉換組件,分別為光訊號產生組件以及光訊號接收組件;該光訊號產生組件具有至少一光投射部,用以在該光訊號產生組件接收電訊號并轉換成光訊后,將該光訊號向外投射出;該光訊號接收組件具有至少一光接收部,用以接收光訊號,再由該光訊號接收組件轉換成電訊號后輸出;另外,該光耦合裝置包含有兩條光導纖維,其中一條用以將自外部傳輸的光訊號射往該光學耦合組件,而另外一條用以接收來自該光學耦合組件的光訊號,并傳輸至外部。
依據上述構思,該基座的容置部具有兩個容置槽,分別為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另外,該光訊號產生組件位于該第一容置槽,而該光訊號接收組件位于該第二容置槽。
依據上述構思,該兩容置槽的中間線至左右兩側凸柱中心點之間的間距相等。
依據上述構思,該基板上具有復數個金屬墊,且這些金屬墊與該光電轉換組件電性連接。
依據上述構思,該基板為印刷電路板,布設有電路布局(conductor?pattern),且該光訊號產生組件以及該光訊號接收組件與該電路布局電性連接。
依據上述構思,該基板為軟硬復合印刷電路板,且該電路布局位于該軟硬復合印刷電路板中。
依據上述構思,該光訊號產生組件為面射型雷射(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VCSEL);該光訊號接收組件為光電二極管(photodiodes,P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337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