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I-V曲線與能量平衡的小衛(wèi)星太陽陣壽命預(yù)測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32124.8 | 申請日: | 2012-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87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呂琛;陶來發(fā);劉紅梅;彭健;劉一薇;楊生勝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航天東方紅衛(wèi)星有限公司;蘭州空間技術(shù)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3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楊學(xué)明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基于 曲線 能量 平衡 衛(wèi)星 太陽 壽命 預(yù)測 方法 | ||
1.一種基于I-V曲線與能量平衡的小衛(wèi)星太陽陣壽命預(yù)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通過如下步驟實現(xiàn):
步驟一、日地距離因子、軌道地影時間、太陽光線與太陽陣法線的夾角確定;
根據(jù)軌道高度、降交點地方時和預(yù)測起始時間,計算每天的日地距離因子、軌道周期Te、軌道地影時間、每軌太陽光線與太陽陣法線的夾角的變化規(guī)律,得到隨時間變化的定量數(shù)據(jù),用于后續(xù)的太陽陣I-V曲線和能量平衡分析;
步驟二、太陽陣I-V曲線模型確定;
根據(jù)太陽陣特性構(gòu)建太陽陣計算模型,同時考慮太陽入射角、輻照衰減、日地因子、損失因子因素的影響,計算不同季節(jié)、不同軌道條件和不同工況下太陽陣輸出電壓、輸出電流,以表征太陽陣輸出功率實時及長期變化情況;
以標準狀態(tài)的I-V曲線特征點為參數(shù),考慮多種環(huán)境因素對太陽陣壽命的影響,計算太陽陣的輸出特性;利用公式(Equ.1)太陽陣I-V曲線的計算機解析模型,得到不同條件下的太陽陣的I-V特性曲線;該模型在光照強度小于2個太陽常數(shù)時,有很高的精確性;太陽同步軌道小衛(wèi)星的光照情況滿足這一條件:
式中:
I——太陽陣輸出電流,單位為A;
Isc'——太陽陣短路電流,典型參數(shù)或?qū)崪y值,單位為A;
C1——公式系數(shù)1;
V——太陽陣輸出電壓,單位為V;
C2——公式系數(shù)2;
Vov'——太陽陣開路電壓,典型參數(shù)或?qū)崪y值,單位為V;
Imp'——太陽陣最佳工作點輸出電流,典型參數(shù)或?qū)崪y值,單位為A;
Vmp'——太陽陣最佳工作點輸出電壓,典型參數(shù)或?qū)崪y值,單位為V;
太陽陣開路電壓和最佳工作點輸出電壓計算模型如下:
式中:
Vov——單體太陽電池開路電壓,單位為V;
Vmp——單體太陽電池最佳工作點電壓,單位為V;
βVBOL——單體太陽電池壽命初期電壓溫度系數(shù),單位為V/℃;
KVRAD——太陽陣開路電壓輻照衰降因子;
T——太陽陣溫度,單位為℃;
太陽陣短路電流和最佳工作點電流計算模型如下:
ISC——單體太陽電池短路電流,單位為A;
Imp——單體太陽電池最佳工作點電流,單位為A;
αI—單體太陽電池電流溫度系數(shù),單位為A/℃;
θ(t)——?一圈軌道內(nèi)太陽光線與太陽陣法線方向的夾角,單位為度;
T——太陽陣溫度,單位為℃;
KIRAD________太陽陣短路電流輻照衰降因子;
Frd——日地距離因子;
利用“太陽陣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輻照衰降因子計算模型”預(yù)測LEO軌道輻射環(huán)境對衛(wèi)星太陽電池輸出參數(shù)衰減的影響,在該模型中Isc即為KIRAD,Vov即為KVRAD;
A.模型輸入?yún)?shù)定義如下:
電池類型:單結(jié)GaAs太陽電池;石英玻璃蓋片厚度:120μm;軌道高度:300km~3000km;傾角:只針對99°;時間單位:月;
B.模型輸出參數(shù)定義如下:
最大輸出功率Pmax、短路電流Isc、開路電壓Vov,其輸出形式:給出Pmax、Isc和Vov經(jīng)過m個月后,Pmax、Isc和Vov為初始值的百分比,即給出Pmax、Isc和Vov關(guān)于時間month的函數(shù);
以下為該太陽陣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輻照衰降因子的計算模型:
不同軌道高度位移損傷劑量計算如下:x為軌道高度,month為在軌月數(shù),y為計算得到的位移損傷劑量;
當300km<=x<=600km時,計算公式為:
y=14(A0+A1·x+A2·x2+A3·x3+A4·x4+A5·x5)·month????????(Equ.4)
其中,A0=-5.72637E6,A1=69074.68933,A2=-329.19032,
A3=0.77634,A4=-9.13546E-4,A5=4.49106E-7
當600km<x<=1000km時,計算公式為:
y=14(A0+A1·x+A2·x2+A3·x3+A4·x4)·month???????????????(Equ.5)
其中,A0=-5.80893E7,A1=321272.30685,A2=-663.23216,A3=0.59526,A4=-1.77968E-4
當1000km<x<=3000km時,計算公式為:
y=14(A0+A1·x+A2·x2+A3·x3+A4·x4+A5·x5)·month????????(Equ.6)
其中,A0=5.01219E8,A1=-1.76649E6,A2=2453.54778,
A3=-1.65135,A4=5.32602E-4,A5=-5.18233E-8
GaAs/Ge太陽電池的Pmax、Isc和Voc的計算模型為:
最大輸出功率衰減,即Pmax的計算模型:
Pmax=1.0-C×log10(1+(y/Dx))??????????????????????????????????(Equ.7)
其中,C=0.242,Dx=3.47e9,y為計算得到的位移損傷劑量;
短路電流衰減,即Isc的計算模型:
KIRAD=Isc=1.0-C×log10(1+(y/Dx))?????????????????????????????(Equ.8)
其中,C=0.213,Dx=8.3e19
開路電壓衰減,即Voc的計算模型:
KVRAD=Vov=1.0-C×log10(1+(y/Dx))?????????????????????????????(Equ.9)
其中,C=0.07,Dx=1.8e9
步驟三、太陽陣能量平衡計算模型確定;
在進行能量平衡計算時,根據(jù)在軌數(shù)據(jù)或地面提供的數(shù)據(jù)對能量平衡的臨界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控,如果太陽陣提供能量的多余電量Qresidual(c)由正值轉(zhuǎn)變?yōu)樾∮诘扔诹愕娜我庵担瑒t表明太陽陣已處于嚴重損傷狀態(tài),且Qresidual(c)的計算式為:
其中:
Qresidual(c)——在軌第c圈太陽陣可提供的多余電量,單位為C;
te——陰影期時間,單位為s;
ISA(c)——在軌第c圈方陣電流箝位點電流值,單位為A;
Iload_mean(c)——光照期負載電流Iload(A),其為在軌第c圈負載電流每周期的平均值,單位為A;
Id(t)——陰影期,蓄電池放電電流,單位為A;
根據(jù)指定時期太陽陣I-V曲線的方程,在給出相應(yīng)的光照區(qū)母線電壓Vs_bus及太陽陣隔離二極管和供電線纜壓降之和Vs_dioline時,得到該指定時期I-V曲線上太陽陣工作電壓箝位點Vop1處的電流值Is_op1;由能量平衡計算可知,該指定時期的太陽陣提供能量的多余電量Qresidual(c)可表示為:
式中:
Is_opl—指點時期I-V曲線上太陽陣工作電壓箝位點Vop1處的電流值,單位為A;
Is_load_mean——指定時期光照區(qū)負載電流/在軌所有負載電流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單位為A;
Id(t)——指定周期蓄電池在陰影區(qū)的放電電流值,單位為A;
太陽陣工作電壓點輸出功率計算模型如下:
PSA(t)=Vbus(t)Iop1(t),????ISA(t)=Iop1(t)
進一步可得:
Ps_op1(c)=Vs_bus(c)Is_op1(c)
Vs_op1(c)=Vs_bus(c)+Vs_dioline???????????????(Equ.12)
式中:
t――第c圈軌道周期內(nèi)時刻,0<t<Te,其中,Te為軌道周期,單位為s;
PSA——太陽陣輸出功率,單位為W;
Ps_OP1(c)——第c圈太陽陣輸出為箝位點Vs_op1時輸出功率,單位為W;
Is_opI(c)——第c圈I-V曲線上太陽陣工作電壓箝位點Vs_op1時電流值,單位為A;
Vs_bus——光照區(qū)母線電壓,單位為V;
Vs_dioline——太陽陣隔離二極管和供電線纜壓降之和,單位為V;
對于在軌電源系統(tǒng),由于電源控制器使得光照期母線電壓始終保持為定值,因而,可以認為:在電源控制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光照期母線電壓始終不變;同時,在得到Vs_dioline值后,可夠通過上述建立的I-V曲線得到指定時期箝位點電流值Is_op1(c),以用于能量平衡計算;
如果系統(tǒng)預(yù)測得到某指定時期Qresidual(c)=0,則說明此時太陽陣已到壽;
其中,進行蓄電池組放電電流計算時,蓄電池組的放電電流取決于蓄電池組的放電功率、放電調(diào)節(jié)器效率、蓄電池組供電線路損耗因子、電池組電壓因素;
陰影區(qū),蓄電池組放電電流為:
式中:
t――第c圈軌道周期內(nèi)時刻,0<t<Te,其中,Te為軌道周期,單位為s;
Iload(t)――在軌負載電流需求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
ηBDR――放電調(diào)節(jié)器效率;
nline――蓄電池組供電線路損耗因子;
Vbat(t)――蓄電池組放電電壓;基于在軌第c圈軌道蓄電池放電初壓和放電終壓值,可以近似地認為Vbat(t)由放電初壓至放電終壓線性變化;
Vbus:放電時母線電壓,單位為V;
其中:陰影區(qū)太陽陣ISA(t)電流為零,Vbat(t)是一個被積函數(shù),該函數(shù)是由蓄電池在軌放電初壓和放電終壓確定的線性函數(shù)。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I-V曲線與能量平衡的小衛(wèi)星太陽陣壽命預(yù)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陽陣溫度通過太陽陣溫度模型計算如下:
太陽陣溫度隨衛(wèi)星進出影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地影區(qū),太陽陣溫度逐漸下降,直至降至出影前的最低溫度;光照期,太陽陣溫度從出影后迅速上升,直至達到光照期的溫度平衡點,此后溫度保持不變直至衛(wèi)星進入下一軌道圈的地影期,周而復(fù)始;
太陽陣溫度變化的簡化模型如下:
在地影期內(nèi),太陽陣溫度從光照期的最高平衡溫度線性下降至地影期最低溫度,出影后,太陽陣溫度在8分鐘內(nèi)從地影期最低溫度上升至60℃,在20分鐘內(nèi)從60℃上升至光照期最高平衡溫度,直至下次進影;
光照期的最高平衡溫度、地影期最低溫度的默認值分別為:光照期的最高平衡溫度Tx;地影期最低溫度TSAE。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航天東方紅衛(wèi)星有限公司;蘭州空間技術(shù)物理研究所,未經(jī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航天東方紅衛(wèi)星有限公司;蘭州空間技術(shù)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32124.8/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