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28318.0 | 申請日: | 2012-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44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伍水平;馬懷兵;代立強;王立志;王玉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安東油氣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2 | 分類號: | G01M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偉鋒;劉鐵生 |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管 氣密性 檢測 加壓 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連接而成的管體,第二套管的末端封閉;
所述第一套管上自管體中部向端部依次套設有第一滑套、第一硬環、第一膠筒、第二硬環、第一錐環、第一壓力蓄能環和第二錐環,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部還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一并帽和吊環,其中第一并帽與第二錐環相接觸對其軸向限位;第一滑套與第一套管之間密封滑動連接,且第一滑套與第一套管之間形成第一壓縮腔室,第一套管上具有連通第一壓縮腔室和管體內部的徑向的第一通氣孔;
所述第二套管上自管體中部向端部依次套設有第二滑套、第三硬環、第二膠筒、第四硬環、第三錐環、第二壓力蓄能環和第四錐環,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部還依次螺紋連接有第二并帽和引鞋,其中第二并帽與第四錐環相接觸對其軸向限位;第二滑套與第二套管之間密封滑動連接,且第二滑套與第二套管之間形成第二壓縮腔室,第二套管上具有連通第二壓縮腔室和管體內部的徑向的第二通氣孔;
所述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之間的管體上設有導通方向相反的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
其中所述第一套管為環空結構,所述第二套管為中空結構;
其中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在進入第一壓縮腔室和第二壓縮腔室的高壓氣體的作用下沿軸向滑動并分別擠壓第一膠筒和第二膠筒,第一膠筒和第二膠筒受擠壓而分別坐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別由外徑不同的兩段構成,其中第一套管外徑較大的一段和第二套管外徑較大的一段相連接,第一滑套與第一套管的外徑不同的兩段之間均滑動密封連接,第一壓縮腔室位于第一套管的外徑較小的一段上靠近外徑較大的一段的部位,第二滑套與第二套管的外徑不同的兩段之間均滑動密封連接,第二壓縮腔室位于第二套管的外徑較小的一段上靠近外徑較大的一段的部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力蓄能環包括環狀本體和彈性圈,其中環狀本體軸向分為至少三瓣,環狀本體的外壁上具有周向的環形凹槽,所述彈性圈設于環形凹槽內,所述環狀本體的兩端面呈內凹的分別與所述第一錐環和第二錐環的錐面相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二壓力蓄能環與第一壓力蓄能環的構造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本體沿軸向平均分成四瓣。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本體由金屬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圈為橡膠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上具有連通管體內外的第一閥腔和第二閥腔,所述第一閥腔內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第一閥座、第一閥球、第一閥球托、第一密封彈簧和第一壓蓋,其中第一閥座與管體密封連接,第一閥球托的一部分插入第一密封彈簧內,第一閥球托具有容置第一閥球的凹槽,第一壓蓋與管體螺紋連接;第二閥腔的端部形成有臺肩,所述第二閥腔內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第二密封彈簧、第二閥球托、第二閥球、第二閥座和第二壓蓋,其中第二壓蓋與管體螺紋連接,第二壓蓋將第二閥座固定于臺肩處,第二閥座與管體之間密封連接,第二閥球托的一部分插入第二密封彈簧內,第二閥球托具有容置第二閥球的凹槽。
8.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套管氣密性檢測加壓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制造第一套管,提供一中心管,并選擇不同外徑的套管與中心管焊接,套管與中心管之間具有環空,并在適當的部位開設第一通氣孔,在兩端形成外螺紋;
b.制造第二套管,在與第一套管連接的一端形成內螺紋和與第一套管的中心管的內徑相同的盲孔,在另一端具有外螺紋并沿軸向開有空腔,在適當的部位開設第二通氣孔;
c.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過螺紋連接,并在兩者的連接部之間設置密封圈;
d.將第一滑套、第一硬環、第一膠筒、第二硬環、第一錐環、第一壓力蓄能環和第二錐環依次套在第一套管上,并將第一并帽和吊環依次螺紋連接于第一套管;將第二滑套、第三硬環、第二膠筒、第四硬環、第三錐環、第二壓力蓄能環和第四錐環依次套在第二套管上,并將第二并帽和引鞋依次螺紋連接于第一套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安東油氣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安東油氣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831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離子阱的脈沖式輝光放電離子源
- 下一篇:一種雪茄煙葉種植的施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