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正弦信號的頻率估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25756.1 | 申請日: | 2012-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96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興敢;杜仲林;柏業超;唐嵐;湯禹;薛震南;陳小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23/12 | 分類號: | G01R2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9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正弦 信號 頻率 估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頻率估計方法,是一種可以實現正弦信號頻率估計的快速而準確的方法。
背景技術
頻率估計是信息科學在信號處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弦波頻率估計更是一個經典課題,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處理工具進行了探討。
正弦信號現有的頻率估計方法很多。最傳統的是掃描峰值的方法,對于被檢測信號周期與采樣周期的配準性要求較高。應用廣泛的是基于DFT插值的頻率估計方法,近年來也有其他頻率估計的方法被不斷提出,有計算量小,但是僅適用于高信噪比的相位平均算法;有精度相對較高的Rife算法,以及基于此而先后提出的M-Rife算法和Q-Rife算法;也有可以應用于較低信噪比條件下的牛頓迭代法……但是這些算法在計算精簡度和處理精度方面都不能達到很好的平衡。
隨著信號處理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于處理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急需要得到計算方法簡單、精度高的正弦信號頻率估計方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算法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簡單、精確的正弦信號頻率估計方法。
本發明算法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新的正弦信號頻率估計方法,以頻域置零為依托,通過傅立葉變換和逆傅立葉變換等關鍵技術提取相位信息,用相位信息準確地估計正弦信號頻率。具體闡述如下:
1、頻率為f的正余弦信號進行時域柰奎斯特采樣,采樣頻率為fs
2、對采樣后的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
3、在頻域上將后一半頻譜置零
4、將此時的頻譜進行逆傅立葉變換,回到時域
5、在時域上計算任意M點之間的相位差記為Δφ,計算
6、根據估計出頻率f
實現框圖如附圖1所示。
本算法的關鍵是在頻域上置頻譜為零,再做逆傅立葉變換,在時域上從相位估計出正弦信號頻率。因為我們知道,實數信號不直接體現相位信息,考慮希爾伯特變換,形成正交信號后,即可根據相位信息準確地估計出信號頻率。
對比現有方法,本發明的正弦信號頻率估計方法,巧妙地運用正弦信號頻域頻譜與時域相位的對應關系,通過頻譜置零提取出相位信息,從而實現正弦信號的相位估計,該算法簡單方便,易于實現,精度較高,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點,符合未來發展趨勢。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擺脫了正弦信號頻率估計頻域插值的傳統思路,本發明揭示的基于傅立葉變換頻域置零、時域求相位的方法原理簡單;
2、靈活使用傅立葉變化與逆變換,抓住相位與頻譜的對應關系,算法簡單,操作精簡;
3、避免了不必要的誤差引入,精確度高。
4、應用廣泛。而本發明通過頻域置零直接提取相位信息,從相位恢復出頻率,對采樣間隔沒有特殊的要求,避免了插值等復雜的操作,使用方便決定了其應用前景的廣闊。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正弦信號頻率估計方法實現框圖
圖2本發明頻率估計誤差曲線
圖3本發明頻率估計方法與傳統峰值估計方法的誤差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一些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我們以信號s(t)=cos(2πf·t)為例,通過matlab仿真驗證本發明頻率估計方法的有效性。
我們先假設余弦信號頻率f為1kHz,采樣頻率fs為10kHz,采樣點數N為1001,在該信號中加入信噪比為10dB的高斯白噪聲。我們先對該加了高斯白噪聲的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得到頻譜,然后將后一半的頻譜置為零,接著進行逆傅立葉變換回到時域。最后,我們每隔100個點進行相位求差,算出(N-100)組相位差值的平均值作為的值代入公式進行頻率估計,得到f的估計值f′。
我們用Matlab進行六次仿真得到的結果分別為(單位為Hz):
999.9664?1.0002×103?999.9911?1.0000×103?1.0000×103?999.9936
我們把按照本方法仿真得到的頻率值記為對于真實頻率f求取均方根誤差,得到此時余弦信號的頻率估計誤差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57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