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軟件可信度的定量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25731.1 | 申請日: | 2012-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22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金芝;趙海燕;梅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張向琨 |
| 地址: | 10087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軟件 可信度 定量 計算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軟件可信度的定量計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對特定應用環境中的軟件系統的可信度進行定量計算的方法,本發明屬于軟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軟件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和深入,軟件對人類社會各種活動的影響日益加劇。例如,2003年8月,軟件問題導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史以來范圍最大的停電事故;2005年11月,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因軟件升級中出現故障,導致股市停擺;2007年,中國北京奧運會門票預訂系統開通首日,因無法應對大規模的訪問流量而陷入癱瘓。在這種情況下,軟件的可信度日益受到高度關注。
一般而言,軟件的可信度被認為是一種綜合性的質量屬性,涉及到軟件的正確性、可靠性、安全性、可伸縮性、隱私性、可移植性等多種軟件質量屬性。現有技術對軟件的上述單一質量屬性及其指標的度量和評估已經提供了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但對可信度這種綜合性的質量屬性還缺乏有效的定量計算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軟件可信度的定量計算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對諸如可信度的綜合性的質量屬性缺少定量計算方法的問題。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一應用環境的特點,將其軟件系統的服務質量分解為一組質量屬性,并確定每一個質量屬性在該組質量屬性中的權重,其中,服務質量為“一個或多個質量屬性的綜合體”。設定:Q表示軟件服務質量。n表示Q具有的質量屬性個數。Ai(i=1,2,...,n)表示第i個質量屬性。ai表示質量屬性Ai的權重值。并設定:對任一i∈{1,2,...n},ai>0。
步驟二,對于步驟一產生的每一個質量屬性,將其分解為一組質量屬性指標,并確定每一個質量屬性指標在該組質量屬性指標中的權重,其中,一個質量屬性指標表示“在特定應用環境中,具有明確物理含義、能夠部分或完整地反映特定服務質量屬性、可度量或可評估的方面”。對任一質量屬性Ai,設定:mi表示Ai具有的質量屬性指標個數。Iij(j=1,2,...,mi)表示Ai的第j個質量屬性指標。bij表示Ai的第j個質量屬性指標的權重值。設定:對任一j∈{1,2,...mi},bij>0。
步驟三,對于步驟二產生的每一個質量屬性指標,確定其可能取值的下界和上界。對于一個質量屬性指標Iij(i=1,2,...,n;j=1,2,...,mi),設定:min(Iij)表示其下界。max(Iij)表示其上界。
步驟四,對于步驟三產生的每一個質量屬性指標,通過對用戶業務需求的分析,確定用戶的期望取值范圍。對于任一個質量屬性指標Iij(i=1,2,...,n;j=1,2,...,mi),設定:E(Iij)表示用戶對其的期望取值范圍。E(Iij).lower表示該期望取值范圍的下界。E(Iij).upper表示該取值范圍的上界。由此可知:
min(Iij)≤E(Iij).lower≤E(Iij).upper≤max(Iij)。
步驟五,對于步驟二產生的每一個質量屬性指標,確定其在當前應用環境中的實際取值。對于一個質量屬性指標Iij(i=1,2,...,n;j=1,2,...,mi),設定:R(Iij)表示其實際取值,并由此可知:
min(Iij)≤R(Iij)≤max(Iij)。
步驟六,對于步驟三產生的每一個質量屬性指標,根據其實際取值與期望取值范圍這兩個數據,計算出一個取值范圍在[0,1]之間并反映當前質量屬性指標的實際取值對期望取值范圍的滿足程度的實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未經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57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