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25570.6 | 申請日: | 2012-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0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錢科;朱華山;王開宇;嚴學金;韋祖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鼎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02;H01B7/17;H01B1/02;H01B3/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11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輻射 噪音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了一種低噪音電纜,尤其是一種適用于強輻射環境下的低噪音電纜。
背景技術
在彎曲、振動、沖擊、溫度變化等外界因素作用下,電纜本身將產生一定量的靜電信號(或稱電纜結構噪音),通常將電纜結構噪音小于5mV的電纜稱之為低噪音電纜。在工業測控、醫學、國防等多個領域的微小信號測量均需用到低噪音電纜。目前較常見的低噪音電纜有聚乙烯絕緣低噪音電纜、F46絕緣低噪音電纜、低電容低噪音電纜等,但缺乏能在輻射環境下工作的耐強輻射的低噪音電纜。
盡管2011年日本發生了嚴重的福島核危機,但隨著對氣候變化、多變的化石燃料價格以及能源供應安全方面的擔心,許多國家都對發展核能產生興趣,未來幾十年全球新建核電站數量仍將穩步增加,以緩解全球能源供求緊張和減排二氧化碳緩解全球變暖。核電1E級K1類電纜要求至少40年工作壽命,長期工作溫度90℃,累計耐輻照劑量2.5×105Gy。這也是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必須滿足的基本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于強輻照環境下的低噪音電纜。通過結構和材質的選擇,使其能夠工作于最大累計輻照劑量1.1×107Gy環境下,且在工作時電纜本身產生的噪音滿足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式是:
一種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包括至少一對各自獨立分相屏蔽絕緣芯線,所述分相屏蔽絕緣芯線包括銅導體和依次包裹在所述銅導體外的半導電聚醚醚酮內屏蔽層、聚醚醚酮絕緣層、半導電聚醚醚酮外屏蔽層、分相屏蔽層;所述分相屏蔽絕緣芯線均包裹在一總屏蔽層內,所述總屏蔽層外還包裹有聚醚醚酮外護層。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導體為鍍鎳單股銅導體或鍍鎳多股絞合銅導體。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導體為鍍銀單股銅導體或鍍銀多股絞合銅導體。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電內屏蔽層和半導電外屏蔽層為繞包型或擠出型半導電聚醚醚酮材質。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和外護層為擠出型聚醚醚酮材質。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屏蔽層由鍍鎳或鍍銀銅導體編織而成,編織密度大于80%,所述鍍鎳或鍍銀銅導體的直徑為0.08mm-0.2mm。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總屏蔽層由鍍鎳或鍍銀銅導體編織而成,編織密度大于80%,所述鍍鎳或鍍銀銅導體的直徑為0.08mm-0.2mm。
前述的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電聚醚醚酮內屏蔽層、聚醚醚酮絕緣層、半導電聚醚醚酮外屏蔽層的厚度均為0.2mm-1.5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至少一對各自獨立分相屏蔽絕緣芯線,其中導體為鍍鎳或鍍銀的單股或多股絞合銅導體,繞包型或擠出型半導電聚醚醚酮內、外屏蔽層,擠出型聚醚醚酮絕緣層?,以及鍍鎳或鍍銀銅導體編織分相、總屏蔽層,擠出型聚醚醚酮外護層等特定結構及材質,使本發明的電纜具有如下優勢:
1、長期額定工作溫度范圍為:-60~250℃;
2、優異的耐強輻照性能,最大累計輻照劑量(γ輻照)可達1.1×107Gy,其時電纜仍能保持良好的絕緣性能和機械性能,遠遠高于目前1E級K1類核電纜標準規定的要求2.5×105Gy;
3、250℃及以下溫度時,電纜的結構噪音≤5mV;
4、優良的耐水解性,可以在高溫和高壓水蒸氣或水環境下連續使用仍然保持良好的性能;
5、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在通常的化學藥品中,能溶解或者破壞它的只有濃硫酸;
6、電纜具有至少40年以上的工作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耐強輻射低噪音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鼎電氣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鼎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557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