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22416.3 | 申請日: | 2012-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5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狄幫讓;魏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G09B23/40 | 分類號: | G09B2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郭智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層氣 地震 物理 模型 制作方法 | ||
1.一種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
確定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
根據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制作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
將選擇的圍巖材料及模擬煤層材料澆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內;
在澆注好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制作煤層氣富集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包括:
根據野外實際的地質概況,確定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包括為:1:500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選擇的圍巖材料及模擬煤層材料澆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內,包括:
將選擇的圍巖材料和/或模擬煤層材料通過一層一層的方式澆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內:制作順序為自底層開始到最頂層,澆筑完一層后待此層固化后進行修整,然后再進行另外一層的澆筑工作,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一系列地層的澆筑工作,以便完成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
選擇的所述圍巖材料為:環氧樹脂及固化劑;選擇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為:環氧樹脂、硅橡膠以及固化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圍巖材料中環氧樹脂與固化劑的混合比例為4.5:0.4或5:0.5;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環氧樹脂、硅橡膠以及固化劑的混合比例為3:1:0.3。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澆注好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制作煤層氣富集區,包括:
用低速的材料進行填充或人工制作裂隙的方式在澆注好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制作煤層氣富集區,然后進行脫模,修整。
6.一種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包括:
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用于根據確定的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制作;
圍巖材料及模擬煤層材料,澆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內;
煤層氣富集區,位于澆注好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為根據野外實際的地質概況確定的;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比例系數包括為:1:5000。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圍巖材料及模擬煤層材料,澆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內,包括:
選擇的圍巖材料和/或模擬煤層材料通過一層一層的方式澆注于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模具內:制作順序為自底層開始到最頂層,澆筑完一層后待此層固化后進行修整,然后再進行另外一層的澆筑工作,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一系列地層的澆筑工作,以便完成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
選擇的所述圍巖材料為:環氧樹脂及固化劑;選擇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為:環氧樹脂、硅橡膠以及固化劑。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圍巖材料中環氧樹脂與固化劑的混合比例為4.5:0.4或5:0.5;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環氧樹脂、硅橡膠以及固化劑的混合比例為3:1:0.3。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煤層氣地震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層氣富集區,為用低速的材料進行填充或人工制作裂隙的方式在澆注好的所述模擬煤層材料中制作完成,然后進行脫模,修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241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