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傳統青瓦屋面的防水構造和修復方法及滲漏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22136.2 | 申請日: | 2012-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29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侯實;郭偉民;劉超;劉文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為建筑修繕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3 | 分類號: | E04G23/03;E04D11/02;E04D13/00;E04D13/16;G01M3/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0 | 代理人: | 陳偉勇 |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楊浦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統 青瓦 屋面 防水 構造 修復 方法 滲漏 檢測 | ||
1.傳統青瓦屋面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一,拆除原有屋面瓦構件,修復屋面基層;
步驟二,在屋面基層上設置下粘合層;
步驟三,在所述下粘合層上設置防水卷材層;
步驟四,在所述防水卷材層上設置上粘合層;
步驟五,在所述上粘合層上設置保護層;
步驟六,在所述保護層上設置青瓦面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下粘合層采用高分子膠粘劑,承擔卷材主體層與基層的粘接、阻滯滲漏水橫向滲流、彌補基層缺陷的功能;
防水卷材層采用復合防水卷材;
上粘合層采用含聚合物的防水水泥漿,具有承擔保護層與卷材主體層的粘接、阻滯滲漏水流的功能;
保護層采用水泥石灰砂漿,承擔青瓦面層的敷設基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卷材層下面布設濕敏陣列,所述濕敏陳列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
所述濕敏陣列包括復數個濕度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濕敏陣列包括至少兩層導線陣列,至少兩層導線陣列相交處通過一絕緣吸水材料連接,兩層導線陣列相交處的節點,以及相交處的絕緣吸水材料構成一濕度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布設濕敏陣列時首先鋪設一層導線陣列,在鋪設好的導線陣列上鋪設絕緣吸水材料制成的絕緣吸水層,在絕緣吸水層上再鋪設一層導線陣列。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兩層導線陣列的導線相交處,通過絕緣吸水材料固定連接,構成一網狀結構,直接鋪設在所述防水卷材層下面。
7.傳統青瓦屋面的防水構造,包括屋面基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基層上設置有下粘合層,所述下粘合層上設置有防水卷材層,所述防水卷材層上設置有上粘合層,所述上粘合層上設置有保護層,所述保護層上設置有青瓦面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防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層下面設有濕敏陣列,所述濕敏陳列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傳統青瓦屋面的防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濕敏陣列包括復數個濕度傳感器;
濕度傳感器包括濕敏元件,濕敏元件是濕敏電阻或濕敏電容。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傳統青瓦屋面的防水構造,屋面滲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所述屋面基層上設置有下粘合層;
(2)在下粘合層上還布設濕敏陣列,所述濕敏陳列可以直接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也可以先連接一編碼器,通過所述編碼器連接一微型處理器系統。通過編碼器對濕敏陣列中的濕度傳感器進行位置編碼,以便微型處理器系統處理濕度傳感器位置信息。
(3)所述濕敏陣列上設置有防水卷材層,所述防水卷材層與下粘合層粘結,將所述濕敏陣列夾在中間。
(4)所述防水卷材層上設置有上粘合層,所述上粘合層上設置有保護層,所述保護層上設置有青瓦面層。
在微型處理器系統的控制下,實時監測青瓦屋面滲漏情況。濕敏陣列對濕度敏感,一旦青瓦屋面滲漏,滲漏部分的濕敏陣列電參數發生變化,微型處理器系統可以根據該電參數的變化,判斷發生滲漏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為建筑修繕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為建筑修繕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213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