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馬鈴薯的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21021.1 | 申請日: | 2012-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27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吳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燕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C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 |
| 地址: | 6104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馬鈴薯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馬鈴薯為多年生草本,一般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鈣11~60mg,磷15~68mg,鐵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黃素0.03~0.11mg,淀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熱量66~113J,鈣11~60mg,磷15~68mg,鐵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黃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除此以外,馬鈴薯塊莖還含有禾谷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
另外,馬鈴薯還具備以下藥理作用:?
1.對某些酶的抑制作用:從馬鈴薯塊根線粒體中分離出的內源性ATP酶抑制蛋白,它對F1-ATP酶的抑制作用需要Mg2+?-ATP存在。對分離出的酵母菌種F1的IC50為140μg(抑制劑)/mg(F1)。這種抑制劑對分離出的酵母菌F1也有強大的ATP酶抑制作用。大鼠每100g食物加入100mg、200mg?的從馬鈴薯在分離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在為期28天的短期試驗中,可減少酪蛋白利用,大鼠胰腺腫大;在為期95星期的長期試驗中,該抑制劑可產生劑量依賴性的胰腺病理改變,胰腺有小結增生和腺泡瘤。馬鈴薯中得到的一種蛋白酶抑制物(POTⅡ)可增加縮膽囊素(CCK)釋放,因為內源性CCK在控制食物吸收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該物質可能在減少食物吸收方面有一定作用,在11位男性實驗中,1.5g?POT?Ⅱ加入高蛋白湯中,給予口服,可使能量吸收減少達17.5%。鏈脲霉素誘導的糖尿病大鼠皮膚傷口處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膠原生物合成減慢。從馬鈴薯中得到的組織蛋白酶D抑制劑外用可使蛋白水解活性恢復正常,膠原生物合成也加快。
2.其他作用:馬鈴薯的水透析液可抑制某些致癌物質對鼠傷寒沙門菌的致突變作用。馬鈴薯、米飯平均半數胃排空時間為71分鐘、86分鐘。因為血糖指數和胃排空時間成負相關,所以相比馬鈴薯,米飯更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大鼠實驗表明,馬鈴薯中的茄堿注射,可升高血糖。植物凝集素試驗中,馬鈴薯可作為大鼠甲狀腺腫瘤的特異性標記物。?
因此,馬鈴薯在現代社會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除此之外,用馬鈴薯做成的土豆片成為廣大零食愛好者主要的休閑零食之一,然而,目前馬鈴薯的種植上,仍然存在產量低,容易發生病蟲害等缺陷,歸根結底是因為馬鈴薯種植方法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導致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馬鈴薯的種植方法,解決采用現有馬鈴薯種植方法而存在產量低、容易發生病蟲害等缺陷的技術問題,從而能有效的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播前肥料配制:播種前18-20天,按每畝300-500千克施腐熟后的碳酸氫銨,然后,深翻土地24-25厘米,整平;
種薯播前處理:
浸泡,在播種前一周將種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鐘;
催芽,浸泡后將種薯撈出放在床寬100厘米、沙土厚度為5厘米的沙床上,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25厘米,在其上及四周覆蓋5厘米厚濕潤的沙土,溫度為15-25℃,催芽期間灑水1-2次,當芽長至1.5-2.0厘米長時,扒出并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放置2-3天;
切塊,播前1-2天進行,每個芽塊重量達20-25g以上,帶1~2個幼芽;
播種:
播前開溝,溝深25cm、溝心距50-60cm;
施種肥:將三料15~20?kg/667?m2、硫酸鉀20~25?kg/667?m2、油渣200?kg/667?m2混勻后施入溝內,覆土8~10?cm;
采用覆膜平播法,選用寬1.1m的地膜采取一膜二行,先播種后鋪膜,播深10-12cm、行距55-60cm、株距21-25cm,播種量為100-120?kg/667m2;
肥水管理:
生長期間追兩次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70%-80%時進行,畝施碳銨5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25厘米時進行,畝施尿素15-30公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燕,未經吳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10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