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21014.1 | 申請日: | 2012-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07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剛;湯保貴;施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劉廣生 |
| 地址: | 524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斑魚 鹽度 外圍 育苗 方法 | ||
1.一種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清池消毒:選擇育苗池,消毒后引入海水;
肥水培育:向育苗池的水體中施入農用復合有機肥,培育肥水至透明度25~30cm;
接種輪蟲;
圍隔準備:在育苗池中設置若干個圍隔,用人工海鹽將圍隔中的獨立水體調至鹽度為30‰~35‰;
受精卵孵化:將受精卵置于圍隔中進行孵化;
圍隔打開:仔魚孵出3天后,將圍隔打開一個間隙,使圍隔內外進行水流自然交換,內外鹽度逐步達到平衡,仔魚也可以通過間隙到達圍隔外;
接種橈足類;
接種豐年蟲;
育苗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種豐年蟲步驟后,還包括水體追肥步驟:根據水體透明度變化及餌料密度合理施肥,保持水體透明度在30~35cm左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池消毒步驟中:用漂白粉消毒,用量為5~10?Kg/畝;7天后加潔凈海水至0.8~1.5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肥水培育步驟中:按15~20?Kg/畝用量向水體中施入農用復合有機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種輪蟲步驟中:按0.5~1.5Kg/畝用量接種輪蟲,作為初孵仔魚的開口餌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圍隔準備步驟中:所述圍隔上覆遮陽網,遮陽網使圍隔內光照強度不高于5500勒克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圍隔準備步驟中:在圍隔水體中布置15~20條氣石進行充氣,使水體呈沸騰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受精卵孵化步驟中:布卵密度不超過300g/?m3,同時調小氣石的充氣量,使水面呈波紋狀,從而使卵在水面輕微翻滾。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種橈足類步驟中:仔魚孵出后10天后,按0.5~1.5Kg/畝用量向育苗池中接入橈足類,供仔魚攝食。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石斑魚類低鹽度室外圍隔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種豐年蟲步驟中:仔魚孵出后18天后,開始孵化豐年蟲投喂,初期按每萬尾魚苗孵化400~600g豐年蟲卵,后期適當增加到600~800g/萬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洋大學,未經廣東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210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