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18833.0 | 申請日: | 2012-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5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祖民;張明明;劉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1/40 | 分類號: | C21D1/40;C21D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萬友專利事務所 21219 | 代理人: | 潘世華 |
| 地址: | 116022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心軸 加熱 保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熱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
背景技術
空心軸是鐵路機車上的一個重要部件,起著承載牽引電動機重量,并傳遞機車牽引力的功能,承受著很高的剪切應力和疲勞應力作用,因而要求其必須有著很高的強度和韌性,以滿足牽引機車的需要。同時空心軸爪盤與筒體的連接焊縫也應有與空心軸相同的強度和韌性。由于空心軸爪盤與筒體均屬于中碳調質鋼(30CrMo)碳當量值很高,淬硬性很強,焊接時很容易出現裂紋等焊接缺陷,必須采取嚴格的焊接措施才能完成,其中對空心軸焊接完后需進行加熱到350℃并保溫1小時的工藝措施,就是保證焊縫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這項工藝措施一般是使用常規的電退火爐來完成的,但存在以下問題:1.電退火爐體積較大,2.空心軸焊接場地較小,3.空心軸數量較多,焊后需立即進行加熱保溫,頻繁開關退火爐門,無法滿足此工藝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操作穩定、易于控制、加熱均勻的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包括爐體、控溫柜及連接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為臥式結構,由均勻布放加熱電阻絲和溫度傳感器的上、下兩個半圓柱形內腔爐壁及兩個端壁構成。
為了更好實現本發明的目的,設置一個與空心軸內孔相配的圓柱形支架,其上均勻布放加熱電阻絲和溫度傳感器。
采用本發明的方案,可以很好地滿足空心軸焊接后進行加熱和保溫的工藝要求,保證空心軸的焊接質量,并可以節省大量的工作場地,減少了能源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的爐體結構原理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的爐體結構原理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中標號:1-上半爐壁,2-下半爐壁,3-端面爐壁,4-吊環,5-爐座,6-加熱電阻絲,7-溫度傳感器,8-支架,9-空心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看圖1,本實施例的空心軸焊后加熱保溫裝置,由爐體、控溫柜及連接電纜(圖中未示出)等構成,容納空心軸9的爐體為圓柱形內腔,由上、下兩個于一側鉸接的半圓柱形內腔爐壁1、2及兩個端壁3構成,爐壁內腔均勻布放加熱電阻絲5和溫度傳感器6。上爐壁1的外側設置了吊環4。圓柱形支架8與空心軸9內孔相配,其上均勻布放加熱電阻絲6和溫度傳感器7。
本實施例的焊后加熱保溫裝置依據空心軸的結構尺寸而制作,爐體分為上、下兩半。將空心軸9吊放到下半爐壁2上,將均勻布放加熱電阻絲6和溫度傳感器7的支架8送入空心軸9,然后將上半爐壁1蓋上,再用兩個端壁3將兩端封上。整個預熱裝置罩住空心軸9,使其形成一個密閉的加熱區域,對空心軸9的加熱保溫。在對空心軸進行加熱保溫后,打開爐體,將空心軸移走,這樣極大的方便了現場施焊。不僅能最大限度的節省能源,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對空心軸內外同時加熱,在加熱過程中空心軸內部和外部溫差不會大于1℃,從而大大的改變了工件的加熱環境,使工件不因加熱而使性能發生改變。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188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