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魚陷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10992.6 | 申請日: | 2012-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50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先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先強 |
| 主分類號: | A01K99/00 | 分類號: | A01K9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6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陷阱 | ||
所屬的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漁業類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本文所指的捕魚方法指的是捕捉野生魚類。人類的捕魚方法真是多種多樣:有人用魚網捕魚,于是有人發明了多層的新式魚網,能大魚小魚齊上網,把魚網搞的一團亂;有人用魚勾捕魚,于是有人發明了一系列先進的魚勾、魚桿;有的人更聰明,發明了復雜電路的高技術含量的電魚機,卻弄巧成拙,把小魚種也電死了,有時不小心連人也電死在水里,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發明內容
什么樣的捕魚方法才是最好、最先進的捕魚方法呢?是不是以捕魚工具的結構復雜程度論先進呢?其實,真正最好、最先進的捕魚方法或工具是怎樣用最小的代價(包括時間以及勞動力)捕獲到最多的魚,并且不能傷及小魚種。本人發明了一種最簡單、最快的捕捉野生魚類的方法-----魚陷阱捕魚法,種魚陷阱制作簡單,捕魚量大,付出的投資小,不傷小魚種。有人會產生疑問:陷阱不是古代就有了嗎?在人類歷史上的陷阱,都是在陸地上用作捕捉地上的野獸,但對于真正的泥土結構的魚陷阱,人類歷史至今還沒有相關的文獻、資料記錄。?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湖泊或澤沼泥塘的岸邊挖掘一個深二米左右,寬一米左右的井狀體,再挖一個橫小洞使這個井狀體與湖泊或泥塘的水面線下部連通,這個井狀體的上部開口用一個大蓋子蓋住或用木桿子、草皮的混合結構蓋住不讓太陽光把內部水曬熱,這樣,由于魚有要上浮呼氣的特性,當中午太陽猛烈把湖泊或泥塘里上部的水曬熱了時魚上浮呼氣時怕被燙,于是魚便紛紛躲到這個井狀體內納涼,這時人把橫小洞塞緊,打開井口蓋把魚撈上來。?
本發明的井狀體是真正意義上的陷阱了,幾乎全泥土結構。那么一些捕魚用的魚籠、魚柜等是不是魚陷阱呢?回答是這些都不屬于真正的魚陷阱。很多野生的魚類是很聰明的,別看它在水里到處鉆,它鉆的地方都選擇泥土結構的地方,如果它發現有一點規則性結構的東西就知道那是人類的制作,就算里面有香餌它也不會上當。做個水泥結構的陷阱不是更好嗎?有些魚聰明到連水泥結構它也能發覺而快速離開,它只要靠近用嘴巴碰一下就知道是人類的水泥結構還是自然的泥土結構,當然,也有一部分的笨蛋魚不會識別而誤入這樣的笨蛋水泥陷阱。?
雖然本發明的魚陷阱很是簡單,卻有著科學的原理,如果添技加葉做的復雜了魚反而不敢鉆進去上當。通過發明人細心觀察,野生魚不但聰明還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原來,這些湖泊、泥塘里的魚平時總是在水里轉,好象是在尋找食物,其實除了在尋?找食物,它們還對周圍的地形、位置、物體等進行觀察和記憶,哪里有個洞、哪里有塊大石頭、哪里有陰影等它都記憶在腦里,一旦發生危險的響動它即刻向記憶中不遠的洞或陰影竄去。有一次,一條狡猾的野魚在尋找食物時發現了本發明的全泥土結構的陷阱,它通過細心觀察,沒有發現里面有人類制作的規則性的東西,認為那是一個天然的生成的陰暗的納涼地方或避難所,雖然它走了,但它已把這個位置記憶在腦子里。過了兩天,太陽十分猛烈,中午時分,地上湖泊、泥塘、水溝等上部的水都被曬熱了,這時水下的魚要浮上來呼氣,浮到水上部燙的它們受不了,那條狡猾的野魚這時記憶起那天發現的陰暗的大洞,其實那就是本發明的陷阱,于是它便游過去鉆了進去。進來納涼的魚越來越多,有的還相互撕咬起來,里面正好有一大捆亂柴棒供它們追逐躲藏。
那么制作本發明的魚陷阱需要什么工具呢和材料呢?回答很簡單:只需要一把鏟或一把匕首就可以了。那么材料呢?回答是:就地取材,陷阱全身就是當地挖下去的泥土結構,上部蓋口材料可以從周圍找些木棒子并用鏟在草地上鏟下幾塊大草皮。是不是馬上可以有收獲昵?回答是:不是的,當魚陷阱挖成并蓋好后要等兩天后再來收獲、打撈,因為這幾天要讓魚有一個發現、熟悉的過程,有時一次能撈上百折的魚只需十分鐘,打撈完后又重新蓋好過了幾天再來打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小的代價捕得最多的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魚陷阱的中間剖面圖。?
圖中,1泥巴,2草皮,3小棒,4大棒,5水面線,6泥土,7橫向小洞,8陷阱外部水,9亂柴捧,10陷阱內部水,11,小繩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先強,未經李先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109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