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提高灰熔融性測試儀取像質量的方法及其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09650.2 | 申請日: | 201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17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先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三德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5/02 | 分類號: | G01N25/02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43008 | 代理人: | 趙洪;周長清 |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提高 熔融 測試儀 質量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到煤樣測定設備領域,特指一種用來進行煤灰測定的灰熔融性測試儀。
背景技術
煤灰的熔融特性直接關系到電廠鍋爐是否結渣(俗稱結焦)及其嚴重程度,因而它對鍋爐的安全、經(jīng)濟運行關系極大。現(xiàn)有技術中,常使用灰熔融性測試儀對煤樣進行灰熔融性進行測定。參見圖1所示,目前,現(xiàn)有的灰熔融性測試儀一般包括高溫爐、灰錐托板1、石墨杯2、取像機構以及控制機構。操作時,將待測煤樣的灰錐3放置于灰錐托板1上,在高溫爐內完成加熱,通過取像機構采集灰錐3在各個溫度下的圖像信號,從而自動或人工判斷出煤樣四個熱癥熔融溫度,最終完成對煤灰的熔融性測定。在這個過程中,灰錐托板1位于高溫爐的燃燒內管4中,取像機構包括取像管5和成像組件,取像管5的一端與燃燒內管4連通,另一端朝向位于高溫爐外部的成像組件或操作人員,成像組件或操作人員則是通過取像管5實時采集灰錐3的圖像。為了保證隔熱和密封,取像管5朝向成像組件或操作人員的一端上安裝有用來形成觀察窗6的透明石英片,成像組件或操作人員則是透過石英片對灰錐3進行取像或觀察。但是,通過長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真正是由于觀察窗6(石英片或其他的透明材質)的存在,恰恰會對取像質量帶來影響。理由如下:
1、高溫爐的燃燒內管4在工作時為一個高溫環(huán)境,當燃燒內管4中的溫度升到一定值時,內部會伴隨有水汽生成。取像管5的觀察窗6往往離燃燒內管4之間存有一定距離,這就造成觀察窗6與燃燒內管4之間存在一定溫差。當燃燒內管4中產生的水汽遇到溫度較低的觀察窗6(如石英片)后便冷凝成小水珠。由于小水珠內同時夾雜著一些粉塵雜質,隨著溫度的升高,水分被蒸發(fā),而粉塵雜質將會始終殘留在石英片上,使石英片的透光性減弱,最終影響灰錐3的取像質量以及對灰錐熔融性的判斷。
2、當燃燒內管4中的溫度超過一定高溫值時,灰錐3本身與碳物質8便會揮發(fā)出一些物質(污染物),這種揮發(fā)物會沿著取像管5逐漸往外擴散,并最終附著在石英片上,形成一層臟物,進而使石英片的透光性減弱,最終影響灰錐3的取像質量以及對灰錐熔融性的判斷。
3、不同種材質的取像管座7與觀察窗6(石英片)因裝配的問題始終會留有一些間隙9。由于傳統(tǒng)的燃燒內管4本身為密封腔室結構,所以燃燒內管4內生成的氣體一部分會沿著石英片與取像管座7之間的間隙9流出,這樣會使處于燃燒內管4中進行高溫作業(yè)的灰錐實驗所需的弱還原氣氛不夠,影響到測試結果;而且對于雙層灰錐的灰熔融性測試儀,還容易形成上、下層灰錐3的溫度與氣氛相差較大,最終影響到對灰錐熔融性的準確判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原理簡單、能夠提高整機測試精度的用于提高灰熔融性測試儀取像質量的方法及其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提高灰熔融性測試儀取像質量的方法,在取像部上觀察窗與燃燒部之間設有一道以上的氣簾,用來阻止燃燒部處的物質產生的水汽以及揮發(fā)的污染物流至觀察窗,以保證觀察窗的潔凈度。
作為本發(fā)明方法的進一步改進:
在燃燒部處開設一個以上的排氣孔;從所述排氣孔排出燃燒部處的物質產生的水汽或揮發(fā)的污染物。
用來形成所述氣簾的氣體直接從取像部和燃燒部的內部抽取,或從外界氣體輸入源引入,或采用上述兩者方式的組合。
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一種用于提高灰熔融性測試儀取像質量的裝置,包括一個以上用來在取像部上觀察窗與燃燒部之間形成氣簾的氣簾生成組件,所述氣簾用來阻止燃燒部處的物質產生的水汽以及揮發(fā)的污染物流至觀察窗。
作為本發(fā)明裝置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氣簾生成組件包括動力泵以及開設于取像部側壁上的吹氣口、抽氣口;所述動力泵的輸出端通過管路與吹氣口相連通,所述動力泵的輸入端通過管路與抽氣口相連通,形成循環(huán)回路;所述吹氣口和抽氣口呈對稱狀布置于取像部的側壁上。
所述吹氣口和抽氣口呈孔狀、或槽狀、或條狀。
所述動力泵的輸入端與抽氣口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一凈化器和第一控制閥。
所述燃燒部處開設一個以上的排氣孔,所述動力泵的輸入端與一路外界氣體輸入源相連通。
所述外界氣體輸入源與動力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二凈化器和第二控制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三德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未經(jīng)湖南三德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965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