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09565.6 | 申請日: | 201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69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張艷俠;高鵬;付秋紅;袁勝華;張皓;段日;包洪洲;喬凱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3/889 | 分類號: | B01J23/889;B01J23/888;B01J23/885;C07C29/149;C07C31/20;C07D307/08;C07D307/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加氫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該催化劑為Cu-Al-A-B-O催化劑,其中A為Zn、Mo、W中的一種或多種,B為Ba、Mn、Mg、Ti、Ce、Zr中的一種或多種,過程包括:
?(1)在15~40℃下,將Cu、A的可溶性鹽的混合溶液和沉淀劑I并流滴加共沉淀,保持沉淀體系pH值為4.0~6.5,滴加結(jié)束后繼續(xù)恒溫攪拌30~90分鐘;其中步驟(1)中所用Cu用量為Cu總用量的45wt%~55wt%,剩余Cu在步驟(2)中引入;
(2)在步驟(1)所得的沉淀物中并流滴加Cu、Al、B的可溶性鹽的混合溶液和沉淀劑II,同時體系的溫度升高至45~80℃,并保持沉淀體系的pH值為5.5~8.5,并流滴加結(jié)束后,恒溫攪拌80~120分鐘;
(3)將步驟(2)得到的產(chǎn)物過濾,所得濾餅進(jìn)行超臨界干燥;
(4)步驟(3)得到的干燥物進(jìn)行焙燒,得到催化劑。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氫催化劑中,以催化劑的重量為基準(zhǔn):氧化銅的含量為30%~65%,氧化鋁的含量為10%~40%,A的含量以氧化物計為20%~50%,B的含量以氧化物計為5%~15%。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超臨界干燥過程如下:所得濾餅先用低碳醇處理,過濾后再進(jìn)行超臨界干燥。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碳醇為無水乙醇、甲醇、異丙醇、正丁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低碳醇的質(zhì)量為最終所得加氫催化劑重量的1倍~10倍。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臨界干燥過程如下:將濾餅放進(jìn)高壓釜中,在超臨界介質(zhì)存在下,密封升溫進(jìn)行超臨界干燥,干燥后泄壓至常壓,用惰性氣體吹掃,然后降至室溫。
7.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超臨界干燥所用介質(zhì)是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丙酮中的一種或多種,超臨界干燥的溫度為100~400℃,操作壓力為2.0~10.0MPa。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超臨界干燥的溫度為200~300℃,操作壓力為4.0~9.0?MPa。
9.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加入消泡劑,消泡劑的加入量為步驟(2)所得物料體積的0.05%~2.0%。
10.按照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劑為聚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11.按照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劑為RPE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PEP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12.按照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劑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1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控制Cu、A金屬離子總濃度為0.5~3.5?mol/L,沉淀劑濃度為3.0~6.0?mol/L。
14.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控制Cu、A金屬離子總濃度為0.8~3.0?mol/L。
15.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控制Cu、Al、B金屬離子總濃度為0.5~3.5?mol/L,沉淀劑濃度為1.0~2.0?mol/L。
16.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控制Cu、Al、B金屬離子總濃度為0.8~2.0?mol/L。
17.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Al、A、B的可溶性鹽是其硝酸鹽、醋酸鹽中一種或多種,沉淀劑是碳酸氫銨、碳酸銨、氨水中一種或多種。
18.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焙燒條件如下:在400~800℃下焙燒2~8小時。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jīng)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9565.6/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多分類器閾值的設(shè)置方法
- 下一篇:風(fēng)味面筋涼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