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起重機懸臂梁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08064.6 | 申請日: | 201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921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7/00 | 分類號: | B66C7/00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專利商標事務所 45102 | 代理人: | 黃有斯 |
| 地址: | 543004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起重機 懸臂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機械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海洋或船舶的起重機懸臂梁。?
背景技術
傳統的懸臂梁式起重機一般采用工字鋼作為電動葫蘆的運行軌道,電動葫蘆沿著工字鋼下翼緣運行,在負載允許下,一般直接將工字鋼作為懸臂梁,這樣不僅能滿足負載要求,而且工藝實現簡單,懸臂梁的重量也比較輕。傳統橫截面為“工”字形的鋼懸臂梁的,包括有長橫板、短橫板以及連接所述長橫板和短橫板的豎板,所述豎板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長橫板和短橫板的垂直中心線重合。然而,當作為船用起重機時,這種橫截面如圖2所示的“工”字形的起重機懸臂梁難以滿足設計需求,其原因是:首先,標準的工字鋼型材尺寸不夠大,無法完全達到船用起重機的預期設計尺寸,其次,也是最致命的問題,工字鋼式起重機懸臂梁難以承受海上作業時產生的大風載以及船本身傾斜所引起的起重機側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承受更大的風載和側載的起重機懸臂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起重機懸臂梁的技術方案是:這種起重機懸臂梁,包括由長橫板、短橫板以及連接所述長橫板和短橫板的豎板構成的橫截面為“工”字形的起重機懸臂梁。在所述長橫板的兩側的端面對稱設有兩塊側板;每塊所述側板的下端面通過斜板與所述豎板的側面的中部連接。?
本起重機懸臂梁橫截面的結構與傳統工字截面梁結構的應力分析是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完成的,其具體如下:選取本起重機懸臂梁結構的橫截面Ⅰ和傳統工字截面梁結構的橫截面Ⅱ,設定兩者的橫截面積相等,都控制在28500平方毫米左右。按照上述這兩種橫截面結構對懸臂梁建模,并通過ANSYS?分別對其進行靜力分析,分別得出其起重機的應力及各方向的應變值,為了便于比較,其加載相同,加載情況如下:?
懸臂頭的垂直負載P=10000N,
船傾引起的懸臂梁頭側載為P側=1000N
風載PW=4000N
以下是兩種橫截面懸臂梁各自的計算結果:
??
從上面的應力應變表中可以得出:在有大風載及船傾側載的影響下,橫截面Ⅱ的懸臂的水平方向應變達到26.24mm,而橫截面Ⅰ的懸臂的水平方向應變僅為12mm,不到前者的一半。很明顯,橫截面Ⅰ的懸臂在承載風載、船傾側載的能力上更好。經過計算機模擬計算,本起重機懸臂梁的水平方向應變不到傳統工字截面梁的一半。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水平方向應變不到傳統工字截面梁的一半,因此,顯著提高了起重機懸臂梁的抗大風和船傾側載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傳統工字截面梁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和圖2所示的本起重機懸臂梁的橫截梁,包括由長橫板2、短橫板3以及連接長橫板2和短橫板3的豎板1構成的橫截面為“工”字形的起重機懸臂梁。在長橫板2的兩側的下端面對稱設有兩塊側板4;每塊側板4的端面通過斜板5與豎板1的側面的中部連接,上述所有板件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一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未經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80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