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西瓜-水稻套種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07482.3 | 申請日: | 201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107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子津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子津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948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西瓜 水稻 套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種植方法,特別設計一種西瓜-水稻套種方法,在同一地塊里同時配套種植西瓜和水稻。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西瓜旱植栽培與水稻移栽栽培不能同植一田的傳統觀念造成糧食生產與經濟作物不能兼顧,進而效益不能同步提升。廣大種瓜農戶栽插瓜茬水稻的習慣始終主宰農村,而地膜西瓜結束時間一般均在7月25日前后,部分田塊尤其是無籽西瓜甚至延遲到8月5日左右,“騰茬遲,栽插晚,秧齡過大,產量過低”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廣大農戶。而現有技術多為西瓜、水稻在同一地塊水旱輪流種植,兩種作物種植時間沒有交叉,例如周宇等發表的大棚西瓜-水稻高效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第16期,p143-144)和孫志德發表的油菜-西瓜-水稻套種高效栽培技術(現代園藝,2009年第3期,p41-42),該水旱連做模式雖然能解決西瓜的枯萎病等問題,但兩種作物種植周期長,兩種作物田間管理互相獨立,無法互為補充,不能提高地塊的投入產出比。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瓜稻套種技術,在同一地塊交叉種植兩種作物,解決上述問題,同時提高水稻產量。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西瓜-水稻套種方法,在同一地塊里同時配套種植西瓜和水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合適的地塊、水稻、西瓜和砧木品種;
2)整地施肥,做到墑平土細,三溝配套后隨即播種水稻蓋膜,膜內秧苗要及時破膜放苗,同時檢查苗情,移稠補稀,待墑播后10-15天秧苗出齊;
3)將提前播種育苗、嫁接好的西瓜瓜苗移栽定植在覆膜的墑面正中,后全田農事以西瓜常規管理為中心;
4)西瓜收獲后田間管理轉移成為水稻管理為中心直至水稻收割。
所述步驟1)的合適地塊為水旱二宜的地塊,且在冬天前深翻凍壟。
其中,所述地塊為耪地或前茬為花生、山芋、豆類地下害蟲偏重發生的地塊,采用樂斯本噴淋種植行或毒餌誘殺地下害蟲。
所述步驟1)中西瓜品種選擇生育期105天左右的中晚熟高產、優質無籽西瓜品種;所述砧木品種選擇親和力強,生長勢旺,抗病性好,對品質無不良影響的品種。
所述步驟2)中所述整地得到的墑寬2.5-2.7m,溝深30cm,寬30cm。
所述步驟2)中所述水稻播種每墑播7-9行,畝用種1.25-1.5kg,水稻播前二天將稻種曬1-2天,去雜去劣揚凈。
所述步驟3)中所述西瓜每墑的移栽密度依據整枝方式決定:不整枝的無籽瓜苗栽280-350株,三蔓整枝的畝栽380-450株。
所述步驟3)的西瓜常規管理包括西瓜活棵后7-10天人工除草一次,連續二次,以后進行授粉、定瓜、追肥、防病治蟲直至西瓜收獲。
所述步驟4)中收獲西瓜后先除草害,畝使用50%殺稗王60-80g兌水50kg噴霧。施藥后1-2天灌水入田,同時根據水稻苗情追施尿素5kg左右。
所述步驟4)中所述水稻管理為防治水稻病蟲害,優選為在水稻的破口期防治三化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子津,未經趙子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74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