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果膠脫色除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06625.9 | 申請日: | 2012-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1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羅倉學;韓穎;盧亞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B37/06 | 分類號: | C08B37/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果膠 脫色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果膠脫色除雜的方法。
二、技術背景:
果膠是一種親水性植物膠,廣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莖、葉、果的細胞壁中,主要成分是半乳糖醛酸,果膠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穩定和膠凝作用,早在食品、紡織、印染、煙草、冶金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果膠作為水溶性膳食纖維,越來越受到研究與加工行業的重視。
由于植物組織中含有大量色素、雜質,提取出來的果膠不可避免的會混有色素、雜質,特別是在從原料中提取的果膠液經過濃縮醇沉后得到的絮狀果膠物質,使色素、雜質包裹和吸附在絮狀果膠中,極大地影響果膠的質量。因此,果膠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對果膠進行脫色除雜。
有人對山楂果膠進行脫色的研究中采用活性炭對果膠進行脫色。活性炭脫色是工業上對果膠脫色常用的方法,但活性炭加入后難以去除導致果膠產品灰分含量高,且活性炭對果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會使果膠提取率降低。有人在南瓜果膠脫色研究中,提到雙氧水和大孔樹脂的脫色效果,但國家《食品衛生法》已禁止將工業級雙氧水添加到食品當中,大孔樹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高分子分離材料,雖然脫色后的果膠質量比較高,且樹脂可再生,但存在工藝復雜、循環周期長、成本高等弊端。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背景的不足,提供一種果膠脫色除雜的方法,其采用對醇沉后得到的絮狀果膠進行酒精梯度洗滌的方法,來除去包裹和吸附在絮狀果膠中的色素和雜質等。雖然醇沉可使果膠分子脫水形成絮凝狀,但包裹在果膠分子中的色素、雜質也會一同沉淀下來。考慮到溶液的表面張力會隨濃度的增加而減小,不同濃度的酒精洗滌液表面張力有所不同,因此,絮狀果膠經過酒精梯度洗滌后,酒精洗滌液不同的表面張力可對果膠分子中包裹和吸附的雜質進行解吸,色素和雜質溶解在洗滌液中從而達到純化果膠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果膠脫色除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為:把從原料中提取的果膠液經過濃縮、醇沉、抽濾后得到的絮狀果膠物質經過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進行梯度洗滌,洗滌過程中要進行攪拌,使包裹和吸附在絮狀果膠中的色素和雜質在不同表面張力的酒精溶液中得到溶解和解吸,達到純化果膠的目的。
所述的酒精溶液的濃度為60%-100%,梯度洗滌的順序為酒精溶液的濃度從高到低。
所述的抽濾是在真空度為0.098Mpa下進行的。
所述的醇沉后的絮狀果膠和經抽濾后得到的絮狀果膠與酒精洗滌液的料液的重量比為1:5~1:30。
所述的絮狀果膠在各濃度酒精溶液中的洗滌時間為0.5小時~2小時。
所述的攪拌的速度為15~20r/mi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效果如下:本發明對醇沉后得到的絮狀果膠采用酒精梯度洗滌的方法進行脫色除雜,效率高、操作簡單、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便于工業化生產;
經過本發明梯度洗滌后的果膠純度和白度至少可分別提高10.11%和7.06%以上,達到果膠純化的目的。
四、附圖說明:
圖1為不經過酒精梯度洗滌得到的甘薯果膠;
圖2為經過實施例1洗滌除雜后得到的甘薯果膠;
圖3為經過實施例2洗滌除雜后得到的甘薯果膠;
圖4為不經過酒精梯度洗滌得到的橘皮果膠;
圖5為經過實施例1洗滌除雜后得到的橘皮果膠;
圖6為經過實施例1洗滌除雜后得到的橘皮果膠。
五、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果膠脫色除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為:把從原料中提取的果膠液經過濃縮、醇沉、抽濾(抽濾是在真空度為0.098Mpa下進行的)后得到的絮狀果膠物質經過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進行梯度洗滌,所述的酒精溶液的濃度為60%-100%,梯度洗滌的順序為酒精溶液的濃度從高到低,絮狀果膠在各濃度酒精溶液中的洗滌時間為0.5小時~2小時,洗滌過程中要進行攪拌(攪拌的速度為15~20r/min),使包裹和吸附在絮狀果膠中的色素和雜質在不同表面張力的酒精溶液中得到溶解和解吸,達到純化果膠的目的。
所述的醇沉后的絮狀果膠和經抽濾后得到的絮狀果膠與酒精洗滌液的料液的重量比為1:5~1:30。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參見圖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662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