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隨意方向運動電動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05235.X | 申請日: | 2012-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0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新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新廣 |
| 主分類號: | B62D61/10 | 分類號: | B62D61/10;B60T11/10;B60T13/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隨意 方向 運動 電動車 | ||
1.隨意方向運動電動車,其特征是:
在底盤(1)的下底面的前、后各安裝一個萬向輪機構(I),在底盤(1)的下底面的左、右各安裝一個輪轂式電動驅動輪機構(II);或者在底盤(1)的下底面的前部左、右各安裝一個輪轂式電動驅動輪機構(II),在底盤(1)的下底面的后部安裝一個萬向輪機構(I);或者在底盤(1)的下底面的后部左、右各安裝一個輪轂式電動驅動輪機構(II),在底盤(1)的下底面的前部安裝一個萬向輪機構(I);所述萬向輪機構(I)由固定于底盤(1)的下底面的一號支桿(2)、安裝于一號支桿(2)的下部的減振器(3)、安裝于減振器(3)的下部且能繞減振器(3)旋轉的一號支架(4)、安裝于一號支架(4)上的轉輪軸(5)、固定在轉輪軸(5)的轉輪(6)構成;所述輪轂式電動驅動輪機構(II)由固定于底盤(1)的下底面的二號支桿(20)、安裝于二號支桿(20)的下部的二號減振器(16)、安裝于二號減振器(16)的二號支架(19)、安裝于二號支架(19)的輪轂式電動機車輪(18)、安裝于二號支架(19)上的電磁剎車器(17)構成;前車燈架(8)聯接在底盤(1)的上平面的前頭,前車燈(7)安裝于前車燈架(8)上;前車蓋(10)和后車蓋(13)均為四分之一圓鼓形或四分之一圓球殼形,前車蓋(10)上,前方有透明視窗,前車蓋(10)和后車蓋(13)同心;前車蓋(10)比后車蓋(13)大,前車蓋(10)聯系于前車蓋控制電機(15)的軸,前車蓋控制電機(15)固定于底盤(1)的中部,后車蓋(13)固定在底盤(1)的上底面后半部;前車蓋(10)有后視鏡(9)和前車門(11),后車蓋(13)有后車門(12)和后車燈(14);
儀表盤架(24)下部聯結在底盤(1)的上平面前部且處于前車燈架(8)后;調速踏板(22)、剎車踏板(21)均安裝在底盤(1)的上平面且處于儀表盤架(24)后,調速踏板(22)、剎車踏板(21)均能在不受力時各自復位;設置反饋制動系統,所述反饋制動系統含有充電控制器,所述充電控制器分別與輪轂式電動機車輪(18)、電源(39)用導線連接;電源總開關(25)、前車蓋開合控制器(23)均安裝在儀表盤架(24)上部;前車蓋開合控制器(23)有操作旋鈕,操作旋鈕轉動范圍是0°到90°,前車蓋開合控制器(23)隨著操作旋鈕的轉動,向前車蓋控制電機(15)提供同步同轉向的驅動電流;自整角機(28)的定子固定在底盤(1)的上平面處于儀表盤架(24)后,圓桿(27)的下端與自整角機(28)的軸聯接,方向盤(26)的中心安裝在圓桿(27)的上端;二號支桿(20)的上端穿過底盤(1)與一號齒輪(31)中心固定,二號支桿(20)用軸承聯系于底盤(1);操縱器(30)安裝在底盤(1)的上平面,操縱桿(29)與操縱器(30)聯系;
方向控制電機(32)固定在底盤(1)的凹槽中部底面,二號齒輪(34)的中心聯接在方向控制電機(32)的轉軸(33)的上端;三號齒輪(36)安裝于一號定軸(35)的上頭且能繞定一號軸(35)轉動,一號定軸(35)的下端固定于底盤(1)的凹槽底面;四號齒輪(37)安裝于二號定軸(38)的上頭且能繞定二號定軸(38)轉動,二號定軸(38)的下端固定于底盤(1)的凹槽底面;左邊的一號齒輪(31)、三號齒輪(36)、二號齒輪(34)、四號齒輪(37)、右邊的一號齒輪(31)依次嚙合;
操縱桿(29)的位置分別是停車位(30-5)、前行位(30-4)、倒車位(30-3)、左右移位(30-2)、旋轉位(30-1);
用一號導線(59)從電源(39)引電到電源總開關(25),從電源總開關(25)輸出端連接二號導線(58);三號導線(41)從二號導線(58)引電到前車蓋開合控制器(23),四號導線(40)連接車蓋開合控制器(23)和一號電動機(15);設置液壓制動系統或電磁制動系統,所述電磁制動系統這樣組成一五號導線(57)從二號導線(58)引電到剎車控制器(56),剎車踏板(21)與剎車控制器(56)聯系,制動控制器(56)輸出電力與制動踏板(21)的下行行程長度成正比,從剎車控制器(56)輸出端連接六號導線(55),分別用七號導線(55-1)、八號導線(52)把左右兩個電磁剎車器(17)與六號導線(55)連接起來;操縱器(30)的開閉觸頭(53)為常閉觸頭,操縱器(30)的開閉觸頭(53)與停車位(30-6)聯系,操縱器(30)的開閉觸頭(53)串聯于二號導線(58);操縱器(30)、自整角機(28)、方向控制電機(32)分別用九號導線(43)、十號信號導線(44)、十一號導線(45)與方向控制器(42)連接,操縱器(30)的控制信號用信號導線(42-1)與方向控制器(42)連接;十二號導線(47)把變流調速器(48)與方向控制器(42)連接起來;車速傳感系統(III)與方向控制器42連接;調速踏板(22)聯系于變流調速器(48),調速踏板(22)在自由狀態,變流調速器(48)仍有小電力輸出,變流調速器(48)電流輸出電力大小與調速踏板(22)的前推行程長短成正比;變流調速器(48)以十三號導線(49)與差速控制器(50)連接,差速控制器(50)還與方向控制器(42)以十四號信號導線(46)組信號連接;兩個輪轂式電動機車輪(18)的定子線圈均用十五號導線(51)分別與差速控制器(50)連接;剎車控制器(56)的控制開閉觸頭(54)為常閉觸頭,控制開閉觸頭(54)與剎車控制器(56)聯系,剎車控制器(56)的控制開閉觸頭(54)串接于十五號導線(51);十號信號導線(44)、十四號信號導線(46)、信號導線(42-1)是控制信號傳輸導線,其余所述導線是驅動電流導線;
電源(39)、操縱器(30)、方向控制器(42)、差速控制器(50)、變流調速器(48)、電磁剎車器(17)均直接或間接固定于底盤(1);座椅固定在底盤(1)的上平面且處于自整角機(28)和方向盤(26)后;
設置手剎機構;
當剎車踏板(21)被踩下行時,剎車控制器(56)根據剎車踏板(21)的下行程度輸出電流量,使電磁剎車器(17)對輪轂式電動機車輪(18)產生相應的剎車夾緊力,踏板(21)的下行越長,剎車夾緊力越大;只要剎車踏板(21)被踩,開閉觸頭(54)就打開,兩輪轂式電動機車輪(18)均斷電;
當操縱桿(29)置于操縱器(30)的停車位(30-5)時,操縱器(30)的開閉觸頭(53)打開,所述自整角機(28)、操縱器(30)、方向控制器(42)、方向控制電機(32)、變流調速器(48)、差速控制器(50)、輪轂式電動機車輪(18)均斷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新廣,未經劉新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523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