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打磨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04700.8 | 申請日: | 2012-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70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杉田文秀;山本裕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牧田 |
| 主分類號: | B24B23/02 | 分類號: | B24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栗濤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打磨機。
背景技術
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示,公開了一種被稱作手持式打磨機的打磨機。通過單手包握住該打磨機的位于研磨基墊相反側形成的殼體上部,使用該打磨機(在上部具有單手用把持部的手持型)。該把持部為臥置的半圓柱狀,且其與其下側的機身呈大致等寬度連續(xù)狀設置。
又有,在下述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把持部在其長度上并不是用于兩手把持的手持式,該把持部為呈筒狀的打磨機。在該打磨機中,使位于工具(基墊)的上方的基座部和把持部之間的中間部分向內洼入(凹陷),在手由上方接觸把持的情況下指尖位于該向內凹陷的位置。
專利文獻1:美國發(fā)明專利第72910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發(fā)明專利特開2009-166147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打磨機中,由于具有臥置的半圓柱狀,因此手由上方很容易扣緊,但由前后兩側方向(朝向側周部的方向)則很難扣緊。
在專利文獻2所述的打磨機中,通過指尖與向內凹陷部分接觸而形成對該把持部的包握,從而使手能夠由上方很方便的把握的同時,更加能夠使手的形態(tài)與把持部的形狀良好的吻合,但在前后方向的把握上具有困難,即,存在手與電池及電機收裝部的干涉以及指尖不能觸及到該凹陷的位置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上方以外的方向也很容易把持而能夠實現(xiàn)穩(wěn)定操作的打磨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打磨機中,所述打磨機的上部作為把持部,在側周部上設置有相對于周圍部分較深的束緊部,所述束緊部相對于所述把持部較洼。
在上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的第2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束緊部上設置有突起。
在上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的第3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束緊部上形成有相對于周圍部分更洼的且在水平方向上較長的洼部。
在上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的第4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束緊部的下方設置有由所述束緊部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
在上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的第5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束緊部的端部邊緣上設置有相對于周圍部分更深的段部。
在上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的第6技術方案中,向驅動基墊用電機供電的電池能安裝在電池安裝部上,所述束緊部的所述電池安裝部側的端部邊緣,位于整體重心的上方且靠近所述電池安裝部的位置。
【發(fā)明效果】
在本發(fā)明中,根據(jù)技術方案1可知,由于側周部的束緊部相對于上部呈向內洼入狀,因此并不僅限于由上部進行抓握,也能夠從側周部進行抓握,且能夠阻止手向上部滑動,從而能夠穩(wěn)定的用手進行操作。
在上述的效果的基礎上的技術方案2中,由于在束緊部上設置有突起,而可使從側周部進行抓握的手與該突起接觸,因此能夠防止操作時的手的偏移(尤其是向操作者近前一側方向偏移)。
更有,根據(jù)技術方案3可知,由于設置有相對于束緊部更加洼的洼部,手的一部分能夠與該洼部相接觸,因而能夠進一步的提高防止手偏移的效果。
在上述的效果的基礎上的技術方案4中,由于在束緊部的下方設置有突出部,能夠防止手由側周部向下方偏移,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切實穩(wěn)定的操作,而且也能夠防止手觸摸到基墊的情況發(fā)生。
在上述的效果的基礎上的技術方案5中,由于在束緊部的與手開始抓握側的相反側(里側)的終端邊緣上設置有更深的段部,使手扣住該段部能夠使操作更加穩(wěn)定。
在上述的效果的基礎上的技術方案6中,由于束緊部的終端邊緣位于通過打磨機重心的鉛直線的里側,因此能夠以包圍重心的方式從側周部進行抓握,更加提高了操作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打磨機的斜視圖;
圖2為圖1的打磨機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打磨機的正面視圖;
圖4為圖1的打磨機的側面視圖;
圖5為圖4的由A-A線剖切的截面圖;
圖6為圖4的由B-B線剖切的截面圖。
【符號說明】
1打磨機;2殼體;2a(殼體的)上部(把持部);2c(殼體的)突出部;4輸出軸;10基墊;30電機;40電池;42電池安裝部;44束緊部;44a(束緊部的)后端邊緣(電池安裝部側的端部邊緣);45洼部;46a~46c突起;47段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圖4分別順序表示打磨機1的斜視圖、俯視圖、正面視圖和側面視圖。圖5、6分別表示圖4的沿A-A線及沿B-B線剖切的截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牧田,未經(jīng)株式會社牧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47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活動吊架
- 下一篇:一種行程可調的步進送料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