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行車車梯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04464.X | 申請日: | 2012-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0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預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H1/02 | 分類號: | B62H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00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行 車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支承前后兩輪車站穩停放的支架,特別是一種省力操作的自行車車梯。
背景技術
隨著自行車電動車的發展,自行車的車體重量增加。傳統的單腿車梯根本不能使用,眾所周知的雙腿自行車車梯在使用時需要把自行車后輪抬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把雙腿車梯支承在后輪的下方。這對于電動自行車來說是個需要相當大力量才能實現,如果再在后架上帶些貨物,這種操作更要有相當力量的人才能解決,這對于女性和一些體力弱的人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目的提供一種省力操作的自行車車梯。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行車車梯,由車梯腿7、車梯軸4、兩車梯腿連接臂、支點和彈簧組成,其特征是,兩前支承點1和兩個后支承點3到車輪軸4的半徑與車輪5(輪胎在自由狀態即無承重狀態時)的半徑相等或略大于。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車梯腿7高度與自由狀態(無承重狀態)的車輪半徑相同或略高的結構和兩前支承點1之間沒有車腿連接臂連接結構,可以使在停車時無需將后輪抬高就可以輕松的使兩個前支點1越過車輪5使兩個前支承點1在左右支承在地面8上;設懸空的延長臂6及設后支點3的結構使自行車車梯配合兩個前支點1后,兩個后支點3同時支承在地面8上,由于車梯材料彈性變形的原因,在自行車停放時,車輪5輪胎也能接觸地面8上又形成了支點2,這樣一來實際有五個支承點與地面8接觸,它們形成一個是可以自動調節全面支承的穩定支承平面。當打開自行車車梯時也同樣不存在落下一定高度的問題,只有與車輪5半徑相同或略大于的兩個前支點1向后劃動越過支承點2,即可輕松的被彈簧彈起來了。達到了支起和打開不費力的發明目的,這種結構的自行車車梯還可應用在較沉重的摩托車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是本發明的示意圖。
圖中,1、前支點,2、中支點,3、后支點,4、車輪軸,5、車輪,6、延長臂,7、車梯腿,8、地面
具體的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為了清楚的表示,前支承點1與后支承點3距離畫得較大),車梯腿7連接在車輪軸4上,左右兩個車梯腿7的高度與自由狀態即無承重狀態下的車輪5半徑大約相等或略在于,原則把握在當支起車梯時,輪胎處在自由狀態下點接觸地面8上或提高微小。兩個車梯腿7分別各設一個前支承點1后向后折彎形成了懸空的延長臂6,在相應長度的延長臂6上再繼續向下折彎形成后支點3,兩車腿連接臂連接在兩個后支點3上形成自行車車梯。
實際的制造工藝程序是,兩車腿連接臂折彎形成了兩個后支點3?,從兩個后支點3分別折彎、再折彎形成了延長臂6,再折彎形成了前支承點1,再折彎形成了車梯腿7,然后連接在車輪軸4上。
延長臂6可以是直線狀,即前支承點1與后支承點3組成的是一個與地面8相接觸的接觸面,兩車腿連接臂連接在兩個后支點3也是一個與地面8相接觸的接觸面。
在車梯腿7上部與后支承點3連接一個加強筋形成三角形支承來提高自行車車梯的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預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大連預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044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感溫調奶棒
- 下一篇:以全景攝像機對街景數據庫進行更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