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輸出漏電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399764.3 | 申請日: | 2012-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2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毛建國;陳恒留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晶福源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3/26 | 分類號: | H02H3/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陽;孫潔敏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出 漏電 保護裝置 | ||
1.一種輸出漏電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電保護裝置包括:檢測電路和控制保護電路;
所述檢測電路包括輸出+(輸出正極)對PE(Protective?Earth,地線)的檢測電路和PE對輸出-(輸出負極)的檢測電路;所述輸出+對PE的檢測電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輸出+對PE的檢測電路導通與截止的第一開關回路,所述PE對輸出-的檢測電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PE對輸出-的檢測電路導通與截止的第二開關回路;?第一脈沖信號控制所述第一開關回路的導通與截止,第二脈沖信號控制第二開關回路的導通與截止;其中,所述第一脈沖信號和所述第二脈沖信號不得同時為高電平,所述輸出+及所述輸出-均為所述高壓直流電源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輸出;
所述控制保護電路,用于在所述第一開關回路和所述第二開關回路之一導通,而另一個開關回路所在的檢測電路中的系統(tǒng)輸出與PE之間存在一個電阻時,在所述檢測電路的控制下輸出模塊硬件關機信號,該模塊硬件關機信號用于指示該高壓直流電源系統(tǒng)關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出漏電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出+對PE的檢測電路包括依次串聯(lián)連接于輸出+和PE之間的:至少一個第一限流電阻,第一光耦原邊,防反接二極管D1和所述第一開關回路,所述防反接二極管D1用于防該檢測電路接反誤動作和所述保護第一光耦原邊反向擊穿;
所述PE對輸出-的檢測電路包括依次串聯(lián)連接于PE與輸出-之間的:至少一個第二限流電阻,第二光耦原邊,防反接二極管D2和第二開關回路,所述防反接二極管D2用于防該檢測電路接反誤動作和保護所述第二光耦原邊反向擊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出漏電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出+對PE的檢測電路還包括一個泄放電流電阻R3,所述泄放電流電阻R3并聯(lián)于所述第一光耦原邊兩端,用于給弱電流信號一個通路,避免所述第一光耦原邊誤導通;
所述PE對輸出-的檢測電路還包括一個泄放電流電阻R7,所述泄放電流電阻R7并聯(lián)于所述第二光耦原邊兩端,用于給弱電流信號一個通路,避免所述第二光耦原邊誤導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出漏電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保護電路包括第一光耦副邊、第二光耦副邊以及上拉電阻R9;所述第一光耦副邊與所述第二光耦副邊并聯(lián)后,一端通過所述上拉電阻R9接到輔助電源VDD,另一端下拉相連GND;所述上拉電阻R9與所述第一光耦副邊、所述第二光耦副邊之間的節(jié)點輸出所述模塊硬件關機信號。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輸出漏電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開關回路包括所述第一開關管,所述第一開關管的控制極接收所述第一脈沖信號;所述第二開關回路包括所述第二開關管,所述第二開關管的控制極接收所述第二脈沖信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輸出漏電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開關管、所述第二開關管均為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即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場效應管);所述第一開關管的控制極以及所述第二開關管的控制極為MOS管的G極;
則所述第一開關回路還包括一個用于抗干擾的電阻R4,所述電阻R4并聯(lián)在所述第一開關管Q1的G極與S極之間;所述第二開關回路還包括一個用于抗干擾的電阻R8,所述電阻R8并聯(lián)在所述第二開關管Q2的G極和S極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晶福源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深圳市晶福源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99764.3/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