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材料螺旋銑锪窩專用刀具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96891.8 | 申請日: | 2012-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413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剛;張恒;王亞飛;柯臻錚;柯映林;董輝躍;章明;劉春;畢華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C5/10 | 分類號: | B23C5/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軍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材料 螺旋 銑锪窩 專用 刀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螺旋銑锪窩專用刀具,屬于飛機數字化裝配精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飛機裝配中廣泛采用鉚接連接,其中鉚接工藝過程一般包括制孔和锪窩。目前在國內飛機裝配過程中,鉚釘孔和埋頭窩的加工仍采用傳統的鉆削加工方法,然而隨著復合材料等新型結構材料在航空裝配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的鉆削方法由于難以解決復合材料切削加工時的分層問題,已無法滿足飛機產品對加工質量的要求。
與傳統的鉆削加工相比,螺旋銑加工是一個不連續的切削過程,加工過程中刀具自轉并沿軸向進給,同時繞埋頭窩的中心軸心公轉,即刀具的運動軌跡是螺旋線。利用螺旋銑工藝可以實現斜面、型槽和孔的加工。
歐美發達國家對螺旋銑工藝的研究起步較早,已將其作為一項新的孔加工解決方案,并已成功應用于波音和空客的生產車間。目前國內針對螺旋銑的研究相對較少,同時由于國外的技術封鎖,螺旋銑這一工藝在國內航空制造行業的應用仍屬空白。浙江大學打破國外對我國在螺旋銑裝備及刀具上的技術封鎖,成功研制出了適用于我國航空復合材料的螺旋銑孔裝置及刀具。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復合材料螺旋銑锪窩專用刀具。
一種復合材料螺旋銑锪窩專用刀具,由一體成型的刀桿及切削部分組成,其中切削部分包括三個結構相同的刀齒,刀齒之間開有螺旋槽,并呈等間距分布;刀具前端切削刃形成刀具頂角Φ,刀齒上的切削刃都采用有刃帶的雙重后刀面形式,并在切削刃雙重后刀面的刃帶上磨出一組鋸齒狀的切削齒。
刀具端部直徑為刀桿直徑的一半,?前端切削刃形成的刀具頂角為100~120°;刀具切削刃雙重后刀面上的兩個后角、????????????????????????????????????????????????滿足,取10°~15°,取20°~30°;刀具刃帶的寬度為0.8mm~1.0mm,刃帶上鋸齒狀切削齒的齒間距為0.4mm~0.6mm,齒寬為刃帶寬度的一半,齒槽深度在0.1mm~0.2mm之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改進的三切削刃結構能夠有效減小刀具的切削負荷,有利于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2)刀具切削刃上采用有刃帶的雙重后刀面形式,能有效增加切削部分的強度,增大散熱面積,同時抑制切削過程中的振動,3)通過在刀具切削刃上磨出鋒利的“鋸齒狀”切削齒,能顯著提高埋頭窩的表面光潔度,4)螺旋運動方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熱條件,減少刀具磨損,同時能降低刀具的軸向切削力,有效抑制復合材料加工過程中的分層現象;5)偏心加工方式能實現單一尺寸刀具加工一系列尺寸的埋頭窩,大大減少存刀數量和換刀頻率,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刀具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刀具端面形式示意圖;
圖3為A-A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復合材料螺旋銑锪窩專用刀具,由一體成型的刀桿及切削部分組成,其中切削部分包括三個結構相同的刀齒,刀齒之間開有螺旋槽,并呈等間距分布;刀具前端切削刃形成刀具頂角Φ,刀齒上的切削刃都采用有刃帶的雙重后刀面形式,并在切削刃雙重后刀面的刃帶上磨出一組鋸齒狀的切削齒。刀具端部直徑為刀桿直徑的一半,?前端切削刃形成的刀具頂角為100°;如圖3所示,刀具切削刃雙重后刀面上的兩個后角、滿足,取12°,取24°;刀具刃帶的寬度為0.8mm,刃帶上鋸齒狀切削齒的齒間距為0.4mm,齒寬為0.4mm,齒槽深度為0.1mm。
加工埋頭窩時,刀具沿主軸自轉同時沿著軸向進給,并繞著埋頭窩的中心軸線公轉,即刀具的運動軌跡不再是一條直線,而是螺旋線。加工前將刀具固持在螺旋銑終端執行器上,編寫運動控制程序使刀具沿主軸自轉并沿軸向進給,同時沿埋頭窩的中心軸線公轉,實現刀具的螺旋銑削運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968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