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并聯晶閘管狀態檢測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95133.4 | 申請日: | 2012-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8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磊;曹洋;譚勝武;徐振;初蕊;呂順凱;王桂華;曹超;蔡宇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6 | 分類號: | G01R3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41200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并聯 晶閘管 狀態 檢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反并聯晶閘管狀態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反并聯晶閘管電路以及電壓檢測電路;所述反并聯晶閘管電路以及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并聯連接;
反并聯晶閘管電路包括第一晶閘管以及第二晶閘管,所述第一晶閘管與所述第二晶閘管反向并聯連接;
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包括第一電路以及第二電路;所述第一電路以及所述第二電路串聯連接;所述第一電路包括第一穩壓管、第一光纖發送器,所述第一穩壓管與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反向并聯連接;所述第二電路包括第二穩壓管、第二光纖發送器,所述第二穩壓管與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反向并聯連接;所述第一穩壓管與所述第二穩壓管的連接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與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的連接方向相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動態均壓電路;
所述動態均壓電路與所述反并聯晶閘管電路并聯連接;
所述動態均壓電路包括第一電阻以及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電容串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壓檢測電路還包括:第四電阻;所述第一電路、所述第四電阻以及所述第二電路串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電路還包括第二電容,所述第二電容與所述第一穩壓管并聯連接;
所述第二電路還包括第三電容,所述第三電容與所述第二穩壓管并聯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電路還包括第二電阻,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一穩壓管并聯連接;
所述第二電路還包括第三電阻,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二穩壓管并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電路還包括第五電阻,所述第五電阻與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串聯連接;
所述第二電路還包括第六電阻,所述第六電阻與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串聯連接。
7.一種反并聯晶閘管狀態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電壓檢測電路檢測與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并聯連接的反并聯晶閘管電路的電壓狀態;
反并聯晶閘管電路包括第一晶閘管以及第二晶閘管,所述第一晶閘管與所述第二晶閘管反向并聯連接;
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包括第一電路以及第二電路;所述第一電路以及所述第二電路串聯連接;所述第一電路包括第一穩壓管、第一光纖發送器,所述第一穩壓管與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反向并聯連接;所述第二電路包括第二穩壓管、第二光纖發送器,所述第二穩壓管與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反向并聯連接;所述第一穩壓管與所述第二穩壓管的連接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與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的連接方向相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壓檢測電路檢測與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并聯連接的反并聯晶閘管電路的電壓狀態,包括:
所述第一晶閘管與所述第一穩壓管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晶閘管與所述第二穩壓管的方向相反;
當所述第一晶閘管承受正向電壓導通時,所述第一穩壓管導通,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導通并通過光纖發送信號,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不發送信號;
當所述第二晶閘管承受正向電壓導通時,所述第二穩壓管導通,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導通并通過光纖發送信號,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不發送信號。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壓檢測電路檢測與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并聯連接的反并聯晶閘管電路的電壓狀態,包括:
所述第一晶閘管與所述第一穩壓管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晶閘管與所述第二穩壓管的方向相同;
當所述第一晶閘管承受正向電壓導通時,所述第二穩壓管導通,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導通并通過光纖發送信號,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不發送信號;
當所述第二晶閘管承受正向電壓導通時,所述第一穩壓管導通,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導通并通過光纖發送信號,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不發送信號。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壓檢測電路檢測與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并聯連接的反并聯晶閘管電路的電壓狀態,包括:
當所述第一晶閘管和/或所述第二晶閘管被擊穿時,所述第一光纖發送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纖發送器均不發送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株洲變流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9513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飛行器交通分離系統
- 下一篇:一種向鋰離子電池正極片補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