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并圈螺旋彈簧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93563.2 | 申請日: | 2012-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9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龍道江;宛銀生;楊海波;王冬棟;李磊;梁媛媛;胡春波;戴聲良;楊子平;周寧;王海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04 | 分類號: | F16F1/04;F16F1/3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馬佑平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旋彈簧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螺旋彈簧,特別涉及汽車用懸架螺旋彈簧。
背景技術
汽車懸架是車架(或車身)與車輪之間的彈性連接的部件。懸架是現代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懸架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或車身)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緩和路面傳給車架(或車身)的沖擊載荷,衰減由此引起的承載系統的振動,保證汽車的行駛平順性;保證車輪在路面不平和載荷變化時有理想的運動特性;保證汽車的操縱穩定性使汽車獲得高速行駛的能力。懸架主要是由彈性元件、減振器和導向機構組成。
彈性元件的作用主要是支撐垂直載荷,緩和并抑止如不平路面等引起的振動和沖擊。彈性元件的分類主要有鋼板彈簧,螺旋彈簧,扭桿彈簧,橡膠彈簧和空氣彈簧等。
螺旋彈簧作為彈性元件,以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及有高的比能容量,在現代輕型以下的汽車懸架中應用相當普遍,特別在轎車中,螺旋彈簧懸架有良好的乘坐舒適性和懸架導向機構在大擺動量下仍具有保持車輪定位能力。
現技術中螺旋彈簧如圖1和圖2所示,通過上下彈簧座12連接在車輪和車體之間。當車輪與車體之間受力產生相向運動時,會壓縮彈簧10。如圖3和圖4所示,傳統的螺旋彈簧因各圈的內徑18、外徑16和中心線直徑14均相同,在壓縮到一定行程之后,將會產生上下兩圈接觸,產生并圈現象,產生沖擊及異響。此時剛度大幅提高,螺旋彈簧及其關聯部件壽命大幅下降。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有必要對螺旋彈簧重新進行空間布置以及通過更改限位塊對懸架壓縮行程進行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并圈的汽車用懸架螺旋彈簧。使得在壓縮過程中將不會出現上下兩圈接觸,不會傳統螺旋彈簧的并圈現象。
無并圈螺旋彈簧,將線材卷繞成螺旋狀,所述彈簧以中間一圈彈簧為中心兩側呈對稱結構,并且從中間一圈至彈簧的兩端,螺旋彈簧中徑逐漸縮小,下一圈外徑小于上一圈內徑。
相鄰兩圈中下一圈外徑小于上一圈內徑的小于量大于相鄰兩圈的最大制造公差和。
所述彈簧受到壓力時開始壓縮,當其從兩端至中間的上一圈內平面與下一圈平面高度相同時,不會產生剛性接觸。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本技術方案的螺旋彈簧,在壓縮過程中不會出現相鄰兩圈接觸,不會出現傳統螺旋彈簧的并圈現象。
2、相對傳統螺旋彈簧可以大幅降低并圈高度,為懸架壓縮行提供了較大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螺旋彈簧固定方式示意圖;
圖2為傳統螺旋彈簧自由狀態示意圖;
圖3為傳統螺旋彈簧壓縮至并圈狀態主視圖;
圖4為傳統螺旋彈簧壓縮至并圈狀態俯視圖;
圖5為無并圈螺旋彈簧自由狀態示意圖;
圖6為無并圈螺旋彈簧壓縮至并圈狀態主視圖;
圖7為無并圈螺旋彈簧壓縮至并圈狀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本發明中彈簧的安裝方式同傳統彈簧的安裝方式相同,所述彈簧安裝于彈簧座12上,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在本發明中,彈簧加工時使用材料的規格和型號等均同傳統彈簧的相同。
如圖5和圖6所示,無并圈螺旋彈簧,將線材卷繞成螺旋狀,所述彈簧以中間一圈彈簧為中心兩側呈對稱結構,通過采取上述方式,使螺旋彈簧形狀類似紡錘形。并且從中間一圈至彈簧的兩端,螺旋彈簧中徑逐漸縮小,下一圈外徑小于上一圈內徑,在本發明中所述的下一圈是指按彈簧中間一圈至兩端方向延伸時相對遠離最中間一圈的彈簧為下一圈,相對應的相對于更接近最中間一圈或就是最中間一圈的彈簧為上一圈,且小于量大于相鄰兩圈的最大制造公差和。
在實際生產中,所述彈簧相鄰兩圈的差值為相鄰兩圈的最大制造公差和的1.2-2倍;優選為1.5倍。
如圖7所示,彈簧受到壓力時開始壓縮,當其從兩端至中間的上一圈內平面與下一圈平面高度相同時,不會產生剛性接觸。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935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