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發光裝置及調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92496.2 | 申請日: | 2012-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0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賀方涓;白瑞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冠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5/04 | 分類號: | H01L25/04;H01L51/52;H01L51/54;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發光 裝置 調光 方法 | ||
技術領域
一種發光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由多個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組成混光而產生新光源的有機發光裝置。
背景技術
發光二極管為現代發展快速的照明技術。而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為發光二極管產業中重要的一環。早期有機發光二極管如美國核準專利3,172,862號及4,356,429號所揭示,不僅結構復雜、厚度過厚(>1μm)且操作電壓過高(>100伏特),因此尚不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柯達公司于1987年發表改良的有機發光二極管結構,作法是在兩電極間置入小分子有機發光材料。英國劍橋大學于1900年亦開發出高分子發光二極管(Polymer?Light?Emitting?Diode,PLED)。自此之后,由于廠商積極地投入研究,對有機發光層材料特性的掌握及制程技術開發的飛躍性進展,使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應用逐漸成形。
單重態能階躍遷(Singlet?Excited?States)及三重態能階躍遷(Triplet?Excited?States)為有機發光二極管里兩個重要的發光機制。由單重態回到基態而放光,稱之為熒光(Fluorescence),而由三重態回到基態而放光,稱之為磷光(Phosphorescence)。此兩種不同的躍遷機制,都可因發光材料選擇而發出不同波長的光波。由于人類肉眼所視為多重波長所構成的多重顏色,并非純粹的單一顏色。因此如何利用多波長互相的混合,而能使發光顏色隨之調變,為開發有機發光二極管的一重要課題。雖然美國核準專利5,851,063號揭示了一種利用三原色(紅、綠、藍)無機發光二極管混光而產生白光的方法,但是相比于無機發光二極管,有機發光二極管更具有自發光、高亮度、高對比、反應速度快、輕薄可撓曲及結構簡單等優點。且由于其為均勻發光的面形光源,因此更適合用于照明或平面顯示器。
美國公開專利2008/0284317A1號揭示了一種利用熒光藍和磷光紅/綠混光的方法。在單一有機發光二極管結構中,包含了發出藍光的熒光層、發出紅光的磷光層和發出綠光的磷光層。由于各發光層材料特性的差異,欲使用單一電流/電壓源驅動各發光層為一困難的工作。美國核準專利7,935,963號揭示了一種上述結構的改良,將熒光層及磷光層分別置于單一有機發光二極管結構的上半區域及下半區域,上下兩區域間以電極隔開,如此令上半區域及下半區域各自可單獨接受不同電源,從而使對熒光層及磷光層的發光控制性增加。然而,此種配置雖可解決無法使用單一電源驅動不同發光層的問題,但因其各層仍在同一結構中,因此其配置上將阻擋發光路徑而使發光效率無法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揭示一種有機發光裝置及調光方法。利用一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發出一第一發光區域,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發出一第二發光區域,使第一發光區域及第二發光區域混合重疊于一光學件并透過此光學件產生一第三發光區域。第一發光區域及第二發光區域可視需求選取相同或不同波長光譜。選取相同波長光譜時,可增加第三發光區域的發光強度;選取不同波長光譜時,可自由調配第三發光區域的發光顏色。由于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具有經過設計的內夾角,使第一發光區域及第二發光區域于光學件混光時可形成加強發光強度均勻的第三發光區域。并且,更可透過對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各自驅動電壓/電流的調變,使第三發光區域于CIE色度坐標上作精確的調控。
本發明的一方面在提供一種有機發光裝置。有機發光裝置包含一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一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一光學件。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與虛擬基準面形成一第一傾斜角,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與虛擬基準面形成一第二傾斜角。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并連接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且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與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間形成一內夾角。光學件相對應連接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其中內夾角朝向光學件。其中,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的發光區域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的發光區域混合重疊于光學件,且第一傾斜角、第二傾斜角及內夾角總和為180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皆呈平面狀,且于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的一側可分別設有一第一導光裝置及一第二導光裝置。此外,第一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及第二有機發光二極管單元皆分別可由至少一熒光物質、至少一磷光物質或至少一熒光物質及至少一磷光物質混合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冠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冠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9249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桿支撐的折疊式吊臂裝置
- 下一篇:液壓支架起吊鉤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