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內燃機的氣門正時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390784.4 | 申請日: | 2012-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6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渡邊敦史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立汽車系統(tǒng)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1L1/34 | 分類號: | F01L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蘭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氣門 正時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根據運轉狀態(tài)而可變控制吸氣閥和排氣閥的氣門正時的內燃機的氣門正時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能夠提供各種作為這種內燃機的氣門正時的控制裝置,作為其中之一知道有以下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葉片式的。?
該氣門正時控制裝置在被自由旋轉地收容在殼體內的葉片轉子的大徑轉子的外周設置有五個葉片,且在所述轉子與前板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一方面在所述轉子自由滑動地保持有兩個鎖定銷,另一方面在所述前板形成有與所述鎖定銷的前端部卡合脫離的兩個鎖定孔。?
通過這樣把所述各鎖定銷不是設置在葉片而是設置在轉子,則能夠把所述各葉片周向寬度的壁厚度薄薄地形成,擴大鏈輪(殼體)與凸輪軸的相對旋轉角。?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37120號公報?
但專利文獻1記載的氣門正時控制裝置為了確保所述兩個鎖定銷的收容空間,把所述轉子的整個外徑形成得大。因此,若殼體的外徑不加大,則所述葉片的徑向長度就自然地被限制,接受葉片滯后角側和提前角側各液壓室內液壓的受壓面積就變小。其結果是有可能使所述相對旋轉相位的變換響應性下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氣門正時控制裝置,能夠一邊擴大相對旋轉角一邊充分確保葉片的受壓面積。?
本發(fā)明內容1記載的發(fā)明在葉片轉子的轉子設置大徑部和小徑部,使殼體本體內周的各凸塊前端部與所述大徑部和小徑部各自的外徑對應地突出,且把鎖定機構的鎖定部件設置在所述轉子的大徑部。?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一邊擴大相對旋轉角一邊充分確保葉片的受壓面積。?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氣門正時控制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施例氣門正時控制裝置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表示本實施例的葉片轉子旋轉到最滯后角相位位置狀態(tài)的圖1的A-A線剖視圖;?
圖4是表示把同葉片轉子保持在中間相位旋轉位置狀態(tài)的圖1的A-A線剖視圖;?
圖5是表示同葉片轉子旋轉到最提前角相位位置狀態(tài)的圖1的A-A線剖視圖;?
圖6是表示本實施例的葉片轉子位于靠近最滯后角時各鎖定銷動作的展開剖視圖;?
圖7是表示同葉片轉子由于交變轉矩而稍微向提前角側旋轉時各鎖定銷動作的展開剖視圖;?
圖8是表示同葉片轉子進一步向提前角側旋轉時各鎖定銷動作的展開剖視圖;?
圖9是表示同葉片轉子進一步向提前角側旋轉時各鎖定銷動作的展開剖視圖;?
圖10是表示同葉片轉子進一步向提前角側旋轉時各鎖定銷動作的展開剖視圖;?
圖11是表示同葉片轉子進一步向提前角側旋轉時各鎖定銷動作的展開剖視圖;?
圖12是表示把第二實施例的葉片轉子保持在中間相位旋轉位置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3是表示把第三實施例的葉片轉子保持在中間相位旋轉位置狀態(tài)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圖來說明把本發(fā)明內燃機的氣門正時控制裝置應用在吸氣閥側的實施例。?
如圖1~圖3所示,所述氣門正時控制裝置具備有:通過內燃機曲軸并經由正時鏈而被驅動旋轉的驅動旋轉體即鏈輪1、沿內燃機前后方向配置且被設置成能夠對于所述鏈輪1相對旋轉的吸氣側凸輪軸2、配置在所述鏈輪1與凸輪軸2之間而變換該兩者相對轉動相位的相位變更機構3、把該相位變更機構3鎖定在最提前角相位與最滯后角相位之間的中間相位位置的鎖定機構4、向所述相位變更機構3和鎖定機構4分別供給和排出液壓并使各自獨立動作的液壓回路5。?
所述鏈輪1被構成為把后述殼體的后端開口封閉的后蓋,大致被形成厚壁圓板狀,外周具有被卷繞有所述正時鏈的齒輪部1a,且在中央貫通形成有支承孔6,該支承孔6自由旋轉地支承在所述凸輪軸2的一端部2a的外周。鏈輪1在外周側周向等間隔的位置形成有四個內螺紋孔1b。?
所述凸輪軸2經由凸輪軸承而被圖外的氣缸頭自由旋轉地支承,在外周面的軸向位置一體固定有使內燃機閥即吸氣閥做打開動作的多個凸輪,且在一端部的內部軸心方向形成有內螺紋孔2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立汽車系統(tǒng)株式會社,未經日立汽車系統(tǒng)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907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