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89635.6 | 申請日: | 2012-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97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范秀文;叢曉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范秀文 |
| 主分類號: | F25B39/00 | 分類號: | 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鵬 |
| 地址: | 266510 山東省青島市開***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兩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冷系統的換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屬于制冷與低溫工程及熱能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的單一換熱器中的制冷劑只能實現與一種介質(例如水,或是空氣)進行的換熱。比如空冷冷凝器,制冷劑只能與空氣換熱;水冷冷凝器中,制冷劑只能與水換,而不能實現同一個換熱器與兩種介質(水/空氣)的同時換熱或交替換熱。因而限制了換熱器的應用范圍及換熱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新的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旨在解決目前的單一冷卻介質換熱器的制冷劑只能實現與一種介質(水/空氣)進行的換熱的問題,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它包括:翅片、冷媒管、分氣管和集液管,在分氣管上開有冷媒進口,在集液管上開有冷媒出口,冷媒管排布在換熱裝置內,它們的一端與冷媒進口相連,另一端與冷媒出口相連,在冷媒管的外表面裝有用于空氣散熱的翅片,其中:該裝置還包括:水管、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進水端板上裝有進水口,出水端板上裝有出水口,水管同心地置于冷媒管內,水在水管內流動,冷媒在冷媒管的內表面與水管外表面之間形成的夾層中流動,水管的一端與進水端板相連,另一端與出水端板相連;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所述換熱裝置中排列n排和m列的冷媒管和水管,n和m均大于等于1;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它還包括:中間水箱,所述的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分別裝在換熱裝置一側的下部和上部,中間水箱裝在換熱裝置另一側,n排水管的一端與中間水箱相連,c排水管的另一端與進水端板相連,(n-c)排水管的另一端與出水端板相連,與進水端板相連的水管中的水流入中間水箱后,通過與出水端板相連的水管流入出水端板中,c<n;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所述分氣管與換熱裝置最上一排冷媒管相連,所述集液管與換熱裝置最下一排冷媒管相連,相鄰排、相應列的冷媒管之間各自通過彎管相連,組成了冷媒管從最上一排到最下一排的迂回通道;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每排冷媒管和水管呈直線排列;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所述相鄰排的相應列的冷媒管和水管相互錯開或相互對齊;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在靠近換熱裝置的左側的翅片上裝有第一固定端板,在靠近換熱裝置的右側的翅片上裝有第二固定端板,用以固定冷媒管的位置;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所述冷媒管和水管為金屬管;
本發明一種水風組合式兩用換熱裝置,其中:所述冷媒管和水管為銅管。
本發明通過將水冷與風冷組合在一起,實現制冷劑能與兩種介質(水/空氣)同時或任何一種即時進行換熱,不僅提高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而且擴大了換熱裝置的使用范圍。這種換熱器不僅可根據季節選擇經濟、高效的換熱方式,也可在維修保養時互為備份使用。例如在夏天使用水冷換熱,提高制冷效率和運行可靠性;在冬天使用空冷換熱,補充室內空調取暖所用的熱量。這些功能都可以在這一套換熱裝置得以實現,整個裝置結構緊湊,布置美觀,換熱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水風兩用型換熱裝置的結構正向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向示意圖;
圖3是圖1A-A處的右向示意圖,為了簡化起見,刪除了水管;
圖4是圖1B-B處的右向示意圖,為了簡化起見,刪除了水管;
圖5是圖1C-C處的右向示意圖,為了簡化起見,只畫出了水管排布、水管與出水端板和進水端板之間的關系;
圖6是圖1D-D處的右向示意圖,為了簡化起見,只畫出了水管排布、水管與中間水箱之間的關系。
在圖1至6中,標號1為出水端板;標號2為冷媒進口;標號3為第一固定端板;標號4為翅片;標號5為冷媒管;標號6為水管;標號7為第二固定端板;標號8為彎管;標號9為中間水箱;標號10為進水口;標號11為出水口;標號12為進水端板;標號13為冷媒出口;標號14為分氣管;標號15為集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范秀文,未經范秀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96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