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88974.2 | 申請日: | 2012-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03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史清文;張嫚麗;董玫;李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93/10 | 分類號: | C07D493/1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域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白海靜 |
| 地址: | 050017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蓍草 倍半萜 內酯 化合物 及其 提取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其醫藥用途,具體地說是一種倍半萜內酯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其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蓍草為菊科植物蓍草Achillea?LIpina?L的地上部分,也叫一支蒿、蜈蚣草、飛天蜈蚣。蓍草中常見的化學成分包括琥珀酸(succinic?acid),延胡索酸(fumaric?acid),α-呋喃甲酸(α-furoic?acid),烏頭酸(aconitic?acid),可用于消腫、止血、止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研究、篩選、提取蓍草中更多的藥理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專利申請CN101037428A公開了一種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以及該化合物的提純方法和抗腫瘤細胞增殖活性,該申請所述化合物結構如下:
該申請所述提純方法是將蓍草花在室溫下用甲醇浸泡提取后,再將得到的固體用硅膠干柱層析技術進行分離,然后將倍半萜比較富集的流分再次采用柱層析進行分離,最后用制備型TLC進行純化處理。
目前,對蓍草中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的研究還不夠充分,蓍草中所蘊藏的其他有潛在醫藥學價值的化合物尚有待于開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來自蓍草的新的化合物,同時提供一種該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及該化合物的醫藥用途。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其具有如下結構:
其中,R為-H或-CH3;
本發明所述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的外觀為白色結晶狀固體;
當R為-H時,分子式為:C31H38O8,命名為Achillinin?B;
當R為-CH3時,分子式為:C30H36O8,命名為Achillinin?C;
本發明所述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的質譜數據如下:
Achillinin?B:HR-FABMS?m/z:?561.2456?[M?+?Na]?+;calcd.?for?C31H38O8Na,?561.2464;
Achillinin?C:HR-FABMS?m/z:?523.2306?[M?+?Na]?+;calcd.?for?C30H36O8Na,?523.2308;
本發明所述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波譜數據包括氫譜,碳譜,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蓍草倍半萜內酯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取菊科植物蓍草的花,用甲醇在23~25℃條件下浸泡8-24小時,過濾,減壓蒸餾除去濾液中的甲醇,得到的提取物溶于飽和氯化鈉水溶液中,用水飽和正己烷萃取1~3次,水層合并后,用水飽和乙酸乙酯萃取1~3次,乙酸乙酯層合并后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減壓蒸餾回收乙酸乙酯,得到萃取物;
b、將步驟a所述萃取物用硅膠干柱層析技術進行分離,用體積比為95:5的乙酸乙酯-甲醇進行洗脫,再將硅膠柱分成15段,把第7~11段合并,得到富含倍半萜的流分;
c、將步驟b所述流分用體積比為5:1~1:3的環己烷-乙酸乙酯進行梯度洗脫,得到10份梯度洗脫物,將第5份梯度洗脫物用制備型TLC處理,以體積比為4:1的二氯甲烷-乙腈為展開劑進行展開,展開后刮取在紫外燈下有吸收色帶的部分,用丙酮對刮取物進行洗脫,回收丙酮,得到粗提物;
d、將步驟c所述粗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譜進一步純化,采用體積分數為30~70%乙腈水溶液進行梯度洗脫,收集洗脫峰,減壓濃縮后得到所述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醫科大學,未經河北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89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滑可升高換磨跟鞋底
- 下一篇:在纖網坯中產生顏色變化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