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廢水處理的升流式缺氧生物反應/沉淀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7412.6 | 申請日: | 2012-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238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安景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趙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廢水處理 升流式 缺氧 生物 反應 沉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生物處理領域,更進一步說,涉及一種用于廢水處理的升流式缺氧生物反應/沉淀器。
背景技術
廢水處理中,缺氧生物處理是一種常用的工藝,如水解、酸化、反硝化等過程,根據微生物的生長形態可分為兩種類型,生物膜型缺氧生物處理和活性污泥型缺氧生物處理,前一種類型的反應器中加裝填料用于微生物附著生長,后一種類型的反應器內無填料,微生物以污泥絮體或污泥顆粒的形態生長。
對于生物膜型缺氧生物反應器,由于缺氧生物反應不進行曝氣,反應器內的混合必須依靠水力攪拌或機械攪拌來完成,由于反應器中填料可能纏繞轉動部件,難以直接采用機械攪拌,多采用水力攪拌,即便如此,由于填料安裝的不均勻性,水流會從填料稀疏、過流阻力小的途徑通過,其他區域相對成為死水區,這種現象為水流短路,水流短路使實際的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同時水流過流區域填料稀疏,生物量少,嚴重影響處理效果。
對于污泥型缺氧生物反應器,通常采用液下機械攪拌,其實際應用也存在問題:一是攪拌強度的不均勻性,攪拌機械附近強度大,遠處強度小,攪拌強度的不均勻使微生物形態受影響,難以形成良好沉降性能的絮體或顆粒形態;二是微生物難以截留,這種類型的反應器中,水流方向通常是發散的,要達到反應器中較高的微生物濃度,就需要設置沉淀池來截留微生物,相應的需要較大的占地面積,建設費用也相應增加。實際中大部分污泥型缺氧生物反應器不設置沉淀,而將后續好氧處理單元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生物反應器,這種工藝中微生物處于缺氧-好氧交替變換的環境中,難以生長較高濃度和高活性的具有水解、酸化、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制約了缺氧反應功能的發揮。
此外,一種脈沖進水的水解/酸化反應器有實際應用,其原理類似給水處理工藝中的脈沖澄清池,進水首先進入虹吸發生器,當虹吸發生器達到一定液位后產生虹吸,將虹吸發生器中進水通過多根虹吸管均勻分布到反應器底部,虹吸發生器降低到一定液位后,虹吸停止,反應器配水也停止,進入下一個循環周期。這種水解/酸化反應器中的泥水混合是間歇的,傳質強度低,反應器效率不高,其次由于配水的間歇性,導致出水的間歇性,出水中帶泥嚴重,不能在反應器中存留足量的微生物。
與反應器結合在一起的沉淀器在一體化氧化溝中有應用,沉淀器有側面進水底部排泥和底部進水底部排泥兩種形式。運行中發現,側面進水底部排泥沉淀器存在局部積泥的問題;底部進水底部排泥沉淀器由于底部配水系統的壓力不平衡,產生水流的橫向流動,通常是一端進水,另一端回泥,影響沉淀效果。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廢水處理的缺氧生物反應/沉淀器,既能實現反應器中良好的混合形態,又能截留反應器中的微生物,可應用于水解、酸化、反硝化等多種缺氧工藝單元。采用強制內循環升流式反應器形式,為微生物反應創造良好的水力條件;采用新的沉淀配水/排泥結構,實現沉淀器底部均勻進水與排泥;將反應器與沉淀器進行豎向組合,實現生物反應與微生物截留一體化,節省占地,降低工程造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廢水處理的缺氧生物反應/沉淀器。
所述反應/沉淀器為矩形,一體化結構,包括:反應區、配水區、沉淀區、進水及回流系統、出水系統和排泥排氣系統;
所述反應區設置在反應/沉淀器下部,包括:主反應區、左升流井和右升流井;主反應區頂部設置反應區頂板,反應區頂板兩端分別連接豎直的升流井隔墻,升流井隔墻和反應/沉淀器內壁之間形成左右兩個方形的升流井,升流井底部敞開,與主反應區貫通,上部敞口;
所述沉淀區設置于反應/沉淀器上部中間,矩形,四周封閉,上部敞口,沉淀區底部設置有配水/回泥系統,沉淀區前、后壁為反應/沉淀器池壁,沉淀區左、右壁為沉淀區隔墻;配水/回泥系統為由長斜板、短斜板、端斜板搭接而成的波形結構,長斜板與短斜板在頂部和底部分別搭接形成頂部條形縫和底部條形縫,端斜板和沉淀區隔墻搭接形成端部條形縫;沉淀區的上部水平設置集水槽,集水槽兩邊側壁設置集水堰,集水槽口一端敞開,伸入出水井,另一端槽口封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74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一體式折疊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