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氨基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85041.8 | 申請日: | 2012-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216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會泉;王興瑞;侯新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20/22 | 分類號: | B01J20/22;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賈玉忠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氨基 改性 吸附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氨基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備方法,用于提高對高爐煤氣中CO2的選擇性分離,屬于CO2吸附分離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鋼鐵冶煉過程中CO2排放主要來自高爐煉鐵系統,其冶煉一噸鐵將產生2000m3富含CO2的高爐煤氣,由于熱值較低,主要用于燃燒發電,實際發電效率大約只有20%左右,造成大量CO2排放。當前,國內外均在開展高爐煤氣的提質利用技術研發,而實現高爐煤氣提質利用的核心在于CO2/N2/CO體系中CO2的低成本分離。現有吸附劑CO2吸附量小,選擇性低,難以分離得到高純度的CO2,不能滿足高爐煤氣CO2分離的需求,現有的氨基改性吸附材料多采用浸漬法。例如中國專利號為200610085356.5的技術將TEPA等有機胺類涂布到介孔材料原粉表面制備了氨基改性吸附劑。盡管具有很高的吸附量和選擇性,但有機胺類在高溫條件下容易揮發,導致材料吸脫附循環穩定性差。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對于CO2具有高吸附量,高選擇性,高循環穩定性的吸附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選擇性分離高爐煤氣中CO2的氨基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備方法,具有吸附量高,CO2選擇性強,可循環利用等優點,制備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氨基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氨基改性吸附材料包括多孔材料MIL-101和氨基改性劑,多孔材料MIL-101與氨基改性劑的成分比為1-100mmol氨基改性劑/g?MIL-101,通過以下步驟制成:
步驟一,將MIL-101在50~300℃,真空度為0.1-100Pa條件下,保溫1~20小時,進行脫氣處理;
步驟二,將氨基改性劑加入溶劑中,制成濃度為10~500mmol/L氨基改性劑溶液;
步驟三,將經過脫氣處理的MIL-101加入到氨基改性劑溶液中,在常溫下混合0.5-10小時,在氮氣保護下進行嫁接反應,氮氣流量為10~500ml/min,嫁接反應溫度為50~300℃,嫁接反應時間為1~24小時;
步驟四,將步驟三的反應產物過濾后,使用乙醇洗滌1-5次,在50-150℃溫度下干燥1-10小時,制成氨基改性吸附材料。
所述氨基改性劑為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氨基的有機多胺。
所述氨基改性劑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或對苯二胺中的一種。
所述溶劑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甲基亞砜中的一種。
所述多孔材料MIL-101的粒徑為40-120目。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利用多孔材料MIL-101具有金屬配位空位的特點,將有機胺類嫁接到多孔材料MIL-101表面,能夠顯著提高對CO2的選擇性和吸附量,同時還具有高循環穩定性的優點。
(2)本發明制備過程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所制備的材料在保持原有高CO2吸附量的同時,顯著抑制了CO的吸附,在298K,CO和CO2分壓分別為20KPa條件下,CO2對CO的選擇性從1.8提升到29.5。
附圖說明
圖1為利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氨基改性吸附材料對CO2和CO的靜態吸附曲線圖;
圖2為利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氨基改性吸附材料對CO2吸附量隨循環次數變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發明。但以下的實施例僅限于解釋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包括權利要求的全部內容,不僅僅限于本實施例。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504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生產膠囊用調節方便的裝瓶裝置
- 下一篇:無人機的云臺結構以及攝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