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過濾反洗功能的復合排氣閥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4249.8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08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習洪;何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31/18 | 分類號: | F16K31/18;F16K5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過濾 功能 復合 氣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管線中的排氣閥,具體涉及一種復合式排氣閥。
背景技術
目前復合式排氣閥包括豎直流道的閥體,閥體上連接閥蓋,閥體設托架,托架上設有浮球,閥蓋的流道孔壁上設有與浮球之間的密封副,以及閥體的頂部連接有微量排氣閥。然而在管線中會混入雜物,雜物在排氣過程中會堵塞排氣閥入口,從而影響排氣閥的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堵塞功能的帶過濾反洗功能的復合排氣閥組。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帶過濾反洗功能的復合排氣閥組,包括主排氣閥,主排氣閥閥體下方設有開孔;微量排氣閥通過管道連接開孔與主排氣閥連通;與主排氣閥進口連接聯通的檢修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主排氣閥進口和檢修閥之間設有濾網;
在檢修閥進口端的閥體上設有反向進水口,在檢修閥出口端的閥體上設有雜物出口;
反向進水口通過反向進水管道與濾網后端的主排氣閥閥體腔體連通。
優選的,所述濾網外徑大于主排氣閥閥體進口法蘭的內徑,其配合為過盈配合。
優選的,所述濾網與主排氣閥閥體進口法蘭通過緊定螺釘連接。
優選的,所述濾網設在主排氣閥閥體內。
優選的,所述微量排氣閥與開孔之間通過T型接頭連接,T型接頭的其中一端與反向進水管道出口連接。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反向進水管道與T型接頭之間設有球閥。
優選的,所述濾網包括網圈和柵板,柵板縱橫布置在網圈中,柵板的平板沿介質流動方向設置。
優選的,濾網的過流面積至少為9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在主排氣閥進口和檢修閥出口之間的濾網過濾管線中的雜物,通過檢修閥上的反向進水口將管線中的水反向接入主排氣閥內部反向沖洗濾網,再將雜物從雜物出口通過管道排出,從而實現的防堵塞功能。柵板縱橫的焊接在網圈上組成的濾網,不僅滿足了過濾要求同時能夠管線內水壓,且對過流面積影響較小,同時柵板板面沿介質流動方向布置,提高了耐沖擊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帶過濾反洗功能的復合排氣閥組結構簡圖
圖2是濾網安裝示意圖
圖3是濾網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帶過濾反洗功能的復合排氣閥組,包括主排氣閥1,與主排氣閥1進口連接連通的檢修閥3,主排氣閥1進口和檢修閥3之間設有濾網4,檢修閥3進口端的閥體上設有反向進水口5,檢修閥3出口端的閥體上設有雜物出口6,微量排氣閥2與開孔10之間通過T型接頭11連接,T型接頭11的其中一端與反向進水管道7出口連接,在反向進水管道7與T型接頭11之間還設有球閥12,雜物出口6通過管道將雜物排出。
如圖2所示,濾網4外徑略大于主排氣閥閥體進口法蘭8的內徑,其配合為過盈配合,濾網4設在主排氣閥1閥體內,與主排氣閥閥體進口法蘭8通過緊定螺釘9連接。
如圖3所示,濾網包括網圈13和柵板14,柵板14縱橫布置在網圈13中,柵板14的平板沿介質流動方向設置,上述結構能有效增加過濾網的抗沖擊能力,提高過濾網的壽命。現有的過濾網采用普通的網狀結構,其抗沖擊性能差,使用壽命低;本實施例中,柵板的設置保證濾網的過流面積至少為90%。
過濾功能的實現:打開檢修閥3,同時關閉球閥12,氣體從檢修閥3進入主排氣閥1閥體內部,氣體通過主排氣閥1和微量排氣閥2排出,管線中夾雜的雜物在濾網4的作用下未進入主排氣閥1內,從而實現了過濾功能。同時柵板14縱橫的焊接在網圈13上組成的濾網,不僅滿足了過濾要求同時能夠管線內水壓,且對過流面積影響較小,同時柵板14板面沿介質流動方向布置,提高了耐沖擊性。
反沖洗功能的實現:關閉檢修閥3,同時打開球閥12,管線中的壓力水通過反向進水口5流經反向進水管道7和T型接頭11流入主排氣閥1內部,水從濾網4的后端對濾網4進行沖洗,最后通過雜物出口6和管道將雜物沖洗出來,實現了反沖洗功能,有效防止了排氣閥組的堵塞,達到防堵塞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大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424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