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骨鈣的工藝及骨鈣素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2498.3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1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健;黃永亮;吳益群;郁正剛;崔卜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獅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29 | 分類號: | A23L1/29;A23L1/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工藝 骨鈣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骨鈣提取工藝,屬于食品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在西方國家,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居代謝性骨病的第一位。骨質疏松病癥帶給患者及家庭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超過1億的骨質疏松癥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到2億1千萬人。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們鈣缺乏的因素: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以及生活無規律,不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每日鈣攝入少于600毫克者可認為是鈣攝入不足,易造成體內鈣的缺乏;一些中年人工作緊張,缺乏自我保健意識,不重視室外活動,使得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減少,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營養攝入不均衡或缺乏人體所必需的營養元素。
目前市場的鈣劑多為工業合成的鈣。工業合成的鈣劑營養成分單一,很難滿足骨骼生長代謝過程中多方面的營養需求,補鈣效果不理想。動物骨富含鈣、磷、鐵、鎂等多種礦物元素,而且與人骨相似,人體骨骼細胞對相同組織細胞有較強的親和力,因而利用率更高。
中國專利CN1087793A和美國專利US6342252B1公開了一種利用酶解方法從牛骨中提取鈣素的工藝。酶解骨鈣具有鈣磷比例適宜、營養豐富、鈣質吸收利用率高等特點。從市場銷售情況看,酶解骨鈣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服用后改善骨質疏松的效果明顯,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但是,上述工藝制得的骨鈣中,脫脂方法主要是以蒸煮方式實施,難以去除骨質中高含量的脂肪,導致最終的產品脂肪含量較高,同時由于腥膻味道難以去除,口感極差。對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的消費者,過高的脂肪攝入量顯然會升高發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從動物骨骼中提取鈣素的過程中,去除過多的脂肪,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同時有能夠去除腥膻味道,改善口感,成為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酶解骨鈣的提取工藝,所述的工藝能夠較現有技術更好的去除骨質中的脂肪。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更健康的補鈣產品生產工藝,所述的工藝制得的補鈣產品具有較低的脂肪含量,同時又具有極佳的口感。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補鈣產品,所述的產品不因脫脂和去腥膻工藝的設計而增加生產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列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采用三次脫脂方式去除骨油,第一次是60~80℃,45~75min;第二次80~90℃,30min;第三次是脂肪酶酶解。三次脫脂除具有除去骨質中的脂肪效果外,同時還具有殺菌的功效。為增強脫脂效果,本發明優選的將骨粉碎至5~40mm顆粒,顆粒過小則增加生產成本,顆粒過大去脂效果較差。發明人經過多次試驗及經驗,最終確定5~40mm顆粒范圍達到去骨脂和成本的最佳性價比。
在乙醇浸提脫脂后,本發明還采用熱水浸泡漂洗方式去除骨料中存在的脂肪;漂洗后再次以4000~8000r/min,離心30min,這樣可以去除骨料中大部分的脂肪。
為進一步去除殘存的脂肪,本發明的工藝選擇在離心后再次加入堿性脂肪酶進行酶解骨料中殘存的脂肪。堿性脂肪酶A、B按1.5~3∶1混合的復合脂肪酶,占骨料重量比0.1~0.4%,20~30℃,水解40~60min。在酶解后,二次離心,進一步將殘存的微量脂肪去除。
本發明采用發酵的方法對發酵前的骨料進行預處理,然后再進行酶解提取鈣素,然后再次對提取液進行發酵處理,去除提取物中的異味,改善口感。
為增強發酵效果,本發明優選的將骨料碎至5~40mm顆粒,顆粒過小則增加生產成本,顆粒過大效果較差。發明人經過多次試驗及經驗,最終確定5~40mm顆粒范圍達到鈣素提取和成本的最佳性價比。
本發明所述的酶解前發酵采用乳酸菌與骨料按一定的重量配比,35~50℃,發酵12h。乳酸菌與骨料的重量配比、乳酸菌在發酵液中的濃度、發酵溫度和時間對最終制得的產物中游離鈣含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而乳酸菌與骨料的重量配比和乳酸菌在發酵液中的濃度對游離鈣的影響最大。發明人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反復試驗后確定乳酸菌占骨料重量比為0.01~0.04%,骨料與水重量體積比1∶3~5的條件下,能夠達到投入與產出的最佳性價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獅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天獅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249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