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方法、系統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2112.9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876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曾小波;王重樂;高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權鮮枝 |
| 地址: | 261031 山東省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即時通信模塊 控制命令 操作接口 接收用戶 遠程控制 被控制端 操作命令 控制端 登錄 指令 無線網絡 網絡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方法、系統和裝置。本發明的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方法,被控制端接收用戶輸入的登錄指令,選擇一個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并設置被控制端的賬號;控制端接收用戶輸入的登錄指令,選擇一個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并設置控制端的賬號;控制端接收用戶輸入的操作命令,并根據第一即時通信模塊的第一操作接口的格式產生控制命令,將控制命令通過第一操作接口發送給第一即時通信模塊;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控制端的賬號、被控制端的賬號及操作命令;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將所接收的控制命令通過有線網絡和/或無線網絡發送給第二即時通信模塊;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將所接收的控制命令,通過第二即時通信模塊的第二操作接口發送給被控制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方法、系統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遠程控制方法按照命令的傳輸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幾種:1、通過郵件方式,利用這種控制方式,發送端將控制命令作為郵件的內容發送到接收端,接收端解析接收到的郵件并做出相應的控制操作。這種控制方式,用戶的操作不夠便捷,通用性上也有所欠缺。2、通過短信的方式,這種控制方式專門針對提供了短信收發服務的移動設備,控制命令作為短信內容而被發送,用戶往往需要以文本方式輸入控制命令,通用性上同樣也有欠缺。3、專門的遠程控制方法,例如針對特殊應用場景所使用的遠程控制方法,這一類控制方法利用網絡編程將命令作為網絡數據包來傳輸,這也使其通用性受到限制。
鑒于現有的遠程控制方法,操作不夠便捷、通用性不佳,因此,亟需一種操作更便捷、通用性強的遠程控制方法、系統和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方法、系統和裝置,利用即時通信模塊提供的數據傳輸功能,對遠程設備進行控制,以達到操作便捷、適用性強的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方法,包括:
被控制端接收用戶輸入的登錄指令,選擇一個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并設置被控制端的賬號;
控制端接收用戶輸入的登錄指令,選擇一個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并設置控制端的賬號;
控制端接收用戶輸入的操作命令,并根據第一即時通信模塊的第一操作接口的格式產生控制命令,將控制命令通過第一操作接口發送給第一即時通信模塊;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控制端的賬號、被控制端的賬號及操作命令;
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將所接收的控制命令通過有線網絡和/或無線網絡發送給第二即時通信模塊;
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將所接收的控制命令,通過第二即時通信模塊的第二操作接口發送給被控制端;
被控制端接收到控制命令后,根據第二操作接口的格式生成反饋信息,并將反饋信息通過第二操作接口發送給第二即時通信模塊;
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將所接收的反饋信息通過有線網絡和/或無線網絡發送給第一即時通信模塊;
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將所接收的反饋信息,通過第一操作接口發送給控制端。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實現遠程控制的系統,包括:
各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具有第一操作接口,各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具有第二操作接口,第一即時通信模塊與第二即時通信模塊能夠通過有線網絡和/或無線網絡連接;
被控制端模塊,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登錄指令,選擇一個第二即時通信模塊并設置被控制端的賬號;
控制端模塊,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登錄指令,選擇一個第一即時通信模塊并設置控制端的賬號,并接收用戶輸入的操作命令,根據第一即時通信模塊的第一操作接口的格式產生控制命令,將控制命令通過第一操作接口發送給第一即時通信模塊;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控制端的賬號、被控制端的賬號及操作命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211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