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CO2驅后油藏殘余CO2轉化甲烷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1488.8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0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紹東;宋永亭;李彩風;郭遼原;林軍章;譚曉明;高光軍;郝斌;王靜;劉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3/16 | 分類號: | E21B43/16;C12P5/02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華頌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co sub 油藏 殘余 轉化 甲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氣開采中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利用CO2驅后油藏殘余CO2轉化甲烷的方法。
背景技術
二氧化碳驅油是一項成熟的采油技術。目前,二氧化碳驅后殘余的二氧化碳通過油層產出后直接外排,造成大氣污染。若將外排氣體回注則需加以凈化等措施,而凈化處理存在設施復雜、耗能大、投資及運行成本高等缺點。現有技術中,期刊《地球科學進展》第26卷,第5期中的“油氣藏埋存CO2生物轉化甲烷的機理和應用研究進展”一文,介紹了將油藏中埋存的CO2生物轉化甲烷的機理,其缺點在于僅僅介紹轉化機理,并沒有具體提及對菌種、營養體系篩選、注入方式、轉化的油藏條件和轉化速率等具體條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針對性、適應性和具體的利用CO2驅油后殘余CO2制取甲烷的方法。該方法既有效地克服上述CO2排放帶來的環境危害及凈化回收技術成本高的缺點,又可將其轉化為甲烷,提供潔凈能源天然氣。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方案是提供一種利用CO2驅后油藏殘余CO2轉化甲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但不限于以下步驟:
(1)、篩選適合該方法的CO2驅油藏,篩選條件為,礦化度<15000mg/?L,溫度≤80℃,地層滲透率≥50×10-3μm2,油藏壓力≤10.0MPa;
(2)、檢測CO2驅油藏中內源的產氫菌和產甲烷菌,如果檢測結果中產氫菌和產甲烷總菌數均大于1.0×105個/mL,進行下一步,否則,補充外源產氫菌和產甲烷菌至其總菌數均達到1.0×105個/mL以上后,再進行下一步;
(3)、針對內源和/或外源產氫菌與產甲烷菌進行營養體系的篩選;
(4)、將篩選的產氫菌和產甲烷菌營養體系注入CO2驅油藏中;
(5)、將CO2驅油藏關井6月~12月后,開井生產CH4。
所述的檢測CO2驅油藏中產氫菌和產甲烷菌方法為MPN(最大可能數)法,檢測對象目標油藏中產出液,產出液現場取樣采用密閉取樣方法。
所述篩選的營養體系氮源為酵母粉和蛋白胨,質量濃度分別為0.3%~0.8%?和0.3%~0.5%,注入量分別為0.05PV(孔隙體積)~0.15PV和0.05PV~0.10PV,磷源為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質量濃度分別為0.1%~0.3%?和0.2%~0.5%,注入量分別為0.01PV~0.10PV和0.02PV~0.05PV,營養體系注入總量為0.15PV~0.25PV。
所述營養體系注入方式為先注入營養體系,后注入地層水,營養體系注入速度為5.0?m3/h~10.0m3/h,地層水注入量0.05PV~0.10PV。
所述產氫菌的碳源為CO2驅油藏中殘余的原油,油藏殘余油飽和度大于25.0%,原油中飽和烴和芳香烴質量含量總和大于45.0%。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將CO2驅油藏中殘余CO2得到有效利用,即保護環境,又提供潔凈能源甲烷氣;
(2)處理工藝合理,設備和流程簡單,操作方便;
(3)投入少、成本低,投入產出比高,大于1:3.0;
(4)CO2轉化率高,產出氣中甲烷體積含量大于90%以上。
附圖說明
?附圖1是實施本發明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利用CO2驅后油藏殘余CO2轉化甲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但不限于以下步驟:
首先,篩選出適合該方法的CO2驅油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148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藥品自動包裝機的計量取料機構
- 下一篇:一種包裝管自動裝箱機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