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紅外傳感技術的智能導盲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81483.5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20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葉春;高潮彬;龔福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掌握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H3/06 | 分類號: | A61H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紅外 傳感 技術 智能 導盲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紅外傳感技術的智能導盲器車。
背景技術
盲人獨立行走一般需要導盲器的協助,傳統的方法是利用導盲杖或者是訓練導盲犬,手杖導盲簡單方便,成本低,可幫助盲人發現0.5米以內的障礙物,但不能發現較遠一點的障礙物以及空中突出的障礙物,也無法識別交通標志,可靠性不高,容易忽略一些障礙物,導盲犬有一定的智力,但培養周期長,成本高,因此研究低成本,功能性強的導盲車成為熱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成本低廉的基于紅外傳感技術的智能導盲車。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包括車體、路況監測探頭、測障探頭、語音提示器、單片機、微處理器、驅動電路、左右輪電機和解碼器,在車體的前部安裝有測障探頭和第一視覺傳感器,在車體的下方安裝有路況監測探頭,所述測障探頭和路況監測探頭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視覺傳感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出端與所述語音提示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單片機串口連接,所述單片機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左右輪電機輸入端連接,所述左右輪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解碼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解碼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
具體地,所述路況監測探頭包括第一紅外傳感器和第二視覺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測障探頭包括第二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
作為優先,所述導盲車還包括手持操控面板,所述手持操控面板與所述單片機無線通訊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能夠采用多種傳感器結合的方式,提高了導盲車的精確性和穩定性,而且成本低,結構緊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車體、路況監測探頭、測障探頭、語音提示器、單片機、微處理器、驅動電路、左右輪電機和解碼器,在車體的前部安裝有測障探頭和第一視覺傳感器,在車體的下方安裝有路況監測探頭,所述測障探頭和路況監測探頭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視覺傳感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出端與所述語音提示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單片機串口連接,所述單片機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左右輪電機輸入端連接,所述左右輪電機輸出端與所述解碼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解碼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連接。第一視覺傳感器也可以顯示識別紅綠燈的判定,通過微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后,傳送到單片機后,將微處理器傳送過來的信號轉換成一系列驅動信號去控制小車左右輪的運動,實現各類道路信息的檢測和處理。
如圖1所示,路況監測探頭包括第一紅外傳感器和第二視覺傳感器,為了給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城市道路中往往設有盲道,為了醒口地提醒過往行人注意避讓盲人朋友,修建盲道的盲道磚大多呈黃色,與旁邊的普通人行道形
成較明顯的顏色反差,由于深色的普通人行道和淺色的盲道對紅外光的反射強度不同,因此,一旦處于盲道上的導盲車偏離了盲道,第一紅外傳感器接收到路面反射回來的反射紅外光強度就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而及時判斷,第二視覺傳感器也可以進一步識別斑馬線,使得盲人能進一步了解路況及所在位置。測障探頭包括第二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的測距范圍一般在30-300米之間,如果導盲車的前進方向突然近距離竄出一個障礙物體,有可能會導致超聲波傳感器測距失誤,而紅外傳感器可較好地探測近距離范圍內的障礙物,采用這兩種傳感器一起測量可實現互補。所述導盲車還包括手持操控面板,手持操控面板與單片機無線通訊連接,可以實現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之間相互切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掌握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掌握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148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