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飛行器不確定時變模型的控制器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1265.1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9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史忠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鮮凱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飛行器 不確 定時 模型 控制器 設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控制器設計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飛行器不確定時變模型的控制器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飛機魯棒控制是目前國際航空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在高性能飛機控制器設計時,必須考慮魯棒穩定性和魯棒控制問題;實際飛行器模型是很復雜的未知模型結構的非線性微分方程式,為了描述這種復雜的非線性,人們通常采用風洞和飛行試驗得到按離散數據描述的試驗模型;為了減少風險并降低試驗成本,通常按照不同高度、馬赫數進行飛行機動試驗,這樣,描述飛行器試驗模型的離散數據并不是很多,這種模型對靜穩定性較好的飛行器很實用。然而,現代和未來的戰斗機為了提高“機敏性”都放寬了對靜態穩定性的限制,戰斗機通常要求在開環臨界穩定點附近工作;這樣就要求飛行控制系統能良好地處理模型不確定性問題;在實際飛行控制系統設計中要考慮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將試驗得到離散數據用某一逼近模型來描述,模型中存在未建模動態;(2)風洞試驗不能進行全尺寸模型自由飛、存在約束,飛行試驗離散點選擇、初始飛行狀態、機動飛行的輸入動作選擇等不可能將所有的非線性充分激勵,采用系統辨識所得模型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差;(3)飛行環境與試驗環境有區別,流場變化和干擾等使得實際氣動力、力矩模型與試驗模型有區別;(4)執行部件與控制元件存在制造容差,系統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老化、磨損等現象,與飛行試驗的結果不相同;(5)在實際工程問題中,需要控制器比較簡單、可靠,通常需要對數學模型人為地進行簡化,去掉一些復雜的因素;因此,在研究現代飛機的控制問題時,就必須考慮魯棒性問題。
1980年后,國際上開展了多種不確定系統的控制理論研究,特別是由加拿大學者Zames提出的H-infinit理論,Zames認為,基于狀態空間模型的LQG方法之所以魯棒性不好,主要是因為用白噪聲模型表示不確定的干擾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假定干擾屬于某一已知信號集的情況下,Zames提出用其相應靈敏度函數的范數作為指標,設計目標是在可能發生的最壞干擾下使系統的誤差在這種范數意義下達到極小,從而將干擾抑制問題轉化為求解使閉環系統穩定;從此,國內外很多學者展開了H-infinit控制方法研究;在航空界,該方法一直處于探索階段,美國NASA,德國宇航研究院、荷蘭等國都對魯棒控制方法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仿真和實驗結果;國內的航空院校也對飛機魯棒控制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文獻(史忠科、吳方向等,《魯棒控制理論》,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1月;蘇宏業.《魯棒控制基礎理論》,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介紹,但這些結果與實際應用的距離還相差甚大,難以直接對實際飛行控制器進行設計并應用;特別是很多研究僅僅根據李雅普諾夫定理給出了魯棒穩定性條件,不能得到具體實現時變魯棒控制器設計步驟,沒有解決直接設計魯棒飛行控制器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魯棒控制理論缺乏設計步驟難以直接設計飛行控制器的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飛行器不確定時變模型的控制器設計方法;該方法提供了實際系統不確定時變模型魯棒穩定控制器的設計條件,直接利用線性時變系統狀態反饋的閉環期望極點選擇,并根據所有閉環期望極點的實部全部為負數的特點,給出了限定條件不等式直接設計反饋矩陣,可以對風洞或飛行試驗得到的飛行器不確定時變模型直接設計飛行控制器,解決了當前研究只給出魯棒穩定性不等式而無法直接設計飛行控制器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飛行器不確定時變模型的控制器設計方法,其特點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給定高度、馬赫數條件下通過風洞或飛行試驗得到含有不確定性的飛行器模型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126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