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鐵皮石斛節約化高產大棚栽培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80976.7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65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楊世安;李鑒;張定聰;張慶武;孫堅政;張大來;陳永龍;韋世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肥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鐵皮 石斛 節約 高產 大棚 栽培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皮石斛節約化高產大棚栽培技術,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鐵皮石斛是傳統名貴中藥,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滋陰補益的珍品。早在14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和400多年前的《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就有鐵皮石斛具有滋陰生津等功效的記載。利用現代的醫學手段也證實鐵皮石斛含有石斛堿、石斛次堿等生物堿及次甲基石斛素、石斛醌、揮發油和多糖等成分。鐵皮石斛主要分布在海拔600-2500m的山谷半陰濕林中樹上或林緣巖石上,要求的生態環境比較特殊,而且鐵皮石斛坐果率低,種子不易發芽,自然繁殖率極低;又因森林遭受破壞,生存環境惡化,加上人們長期的采挖,野生鐵皮石斛資源愈來愈稀少,種源已臨枯竭,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在《中國植物紅皮書》(1991年出版)中被列為瀕危種。因此發展鐵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成為保護和利用鐵皮石斛資源的必然之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鐵皮石斛節約化高產大棚栽培技術,既有利于對瀕危絕跡的野生鐵皮石斛資源的保護,又促進了以鐵皮石斛原料的中藥企業的發展,能帶來良好的生態效應、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鐵皮石斛節約化高產大棚栽培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1)基質的準備
采用泥炭土、珍珠巖、改性木糠、苔蘚按照3-4:2-3:1:1的比例混合作為基質,使用前泥炭土、珍珠巖、改性木糠、苔蘚均需經高溫消毒滅菌后,放在中草藥液中浸泡中浸泡20-24h,其中,所述的改性木糠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向木糠中加入1-2%的納米碳、2-3%的冬青油、4-5%的氫氧化鋁、2-3%的紅糖、4-5%的沼氣廢液,攪拌混合混勻;
(2)栽培床的準備
栽培床寬1.2-1.5m,長25-30m,離地高80-90cm,床與床之間配有1-1.5m的通道,以便栽培操作,栽培床底部采用鋼絲網鋪設,為了使基質不從空隙間漏出,在鋼絲網上鋪設一層40-50目的防蟲網,然后將浸泡過中草藥液的泥炭土、珍珠巖、改性木糠、苔蘚按上述比例倒于栽培床上,厚度為15-20cm;
(3)定植
栽培前,將鐵皮石斛組培苗放在室內煉苗20-25天后,用清水洗凈組培苗根上的培養基,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消毒,然后組培苗放入中草藥液中浸泡10-20min,以防組培苗根腐爛,栽培時,按15cm×20cm的株行距種植,以3株1叢種植,種植時使根系自然舒展,將基質覆蓋住根為宜,輕輕提苗,使苗根系能與基質充分接觸,澆足定根水,栽培時間在每年3-6月份為宜;
(4)溫室條件管理
①光照
在上午10時前用直射光照射,其余時間需有20-30%的散射光,在溫室大棚采用70-80%的活動遮蔭網,夏季適當增加遮光度,避免因光線過強而使葉面變黃脫落,冬季應適當增加光照強度,避免因光照不足而造成葉片生長柔弱,鐵皮石斛生長的最適光照強度為5000-10000lux,
②溫、濕度
大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晚15-20℃,低溫不要低于8℃,高溫不要高于35℃,濕度控制在60-80%,若夏天高溫低濕,可采取遮蔭及微噴等措施進行降溫加濕,但在保溫的同時要注意通風,特別是夏天高溫天氣,更要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③水分
在剛定植完的1-2個星期內,保持基質處于濕潤狀態,噴水僅用于增加空氣濕度,防止葉面水分過度蒸騰而引起萎蔫,在新根萌動后,以間干間濕的原則進行澆水,一次澆足后,待基質表層發白后再澆,不能澆半吊水,在夏天1-2天一次,冬天可5-7天一次,
④施肥
在新根萌動后,即可開始噴施液體肥,7-9天噴施一次,1-2個月后,待移栽苗已逐漸適應新的環境,新根已長出10-12cm時,可以施加緩效顆粒肥,幫助其茁壯成長,
⑤病蟲害防治
鐵皮石斛主要病蟲害為蘭科植物常見的炭疽病、蝸牛、蛞蝓等,防治的原則是防重于治,因此在還沒有發生嚴重的病蟲害前,每旬可噴施一次植物源生物殺蟲劑;
(5)采收
鐵皮石斛種植2-3年即可采收,收獲適宜期為立冬后至清明之前,采收時用剪刀剪老留嫩,以便繼續收獲。
所述的中草藥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20-30份紫草、10-20份木槿、20-30份黃柏、20-30份蛇床子、30-40份白芨、10-20份茼蒿、20-30份石榴皮、10-20份艾葉經粉碎、浸泡、過濾、濃縮等步驟而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肥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未經肥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097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