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食用菌蓄水保濕栽培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80675.4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452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家兵;邱建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永州市冷水灘區嶺口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5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食用菌 蓄水 保濕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袋料食用菌蓄水保濕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無污染、無公害的特點,且食藥兼備,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健康食品,市場前景廣闊。世界食用菌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年產量超過?2,600萬噸,產值數百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并且仍在不斷增長。隨著袋料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我國食用菌的產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提升。但是,袋料食用菌在生產過程中,為保持菌袋內的必要水分以保證食用菌的正常生長,目前采用的方法除了在菌袋上灑水保濕外,也有采用石蠟浸菌棒的保濕法,還有在菌袋出菇的位置用手工將菌袋割破的方法,這些方法中石蠟浸菌棒的保水技術由于石蠟的原因,生產出來的食用菌風味不好,手工割袋的方法不適合規?;a,效率低,且產出的蘑菇容易形成畸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袋料食用菌栽培技術中保水保濕的不足,提供一種食用菌蓄水保濕栽培方法,能夠較好地解決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的保濕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食用菌蓄水保濕栽培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驟:
1、菌袋切割。將出完一潮菇的食用菌菌袋用消毒后的鍘刀將菌袋橫切,一分為二;
2、菌袋堆放。將切斷后的菌袋切口相對堆放,中間留出10-15厘米的距離;
3、填土。在菌袋之間的空槽內填入疏松無菌的土壤,然后繼續堆放菌袋,根據栽種場地情況可以堆放6-8層;土壤要求是無雜菌、無污染的疏松土壤,將池塘或稻田的泥土曬干后用消毒劑殺菌處理過的土壤最好;為增加產量,也可以在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0.1-0.15%土壤重量的增產素和0.8%-1.1%土壤重量的石灰混合;
4、砌水槽。在堆好后的食用菌菌袋中間的填土上面和堆層的兩頭抹一層1-1.5厘米厚的稀泥,并抹平,在填土層上面靠近食用菌袋的位置砌一圈3-5厘米高的擋水墻,形成一條寬度為10-15厘米,長度與食用菌菌袋堆放長度一致的水槽;
5、補水。每采完一潮菇后,直接往水槽里注水即可;
6、管理。日常管理中檢查水槽,出現裂縫、缺口時要及時修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方法簡單易學,操作方便,適合推廣;取材容易,補水方便,節約勞力成本;經發明人在多個菌場試驗可以增產20%以上,由于補水充分,產出的食用菌菌蓋厚、菌柄短,優質品比重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應用時水槽砌好后與堆放的菌袋位置示意圖。
圖2是圖1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步驟實現的:
A、菌袋切割。將出完一潮菇的食用菌菌袋1用消毒后的鍘刀將菌袋橫切,一分為二;
B、菌袋堆放。將切斷后的菌袋切口相對堆放,中間留出10厘米的距離;
C、填土。在菌袋之間的空槽內填入疏松無菌的土壤2,然后繼續堆放菌袋,共堆放6層;填入的土壤是將池塘的泥土曬干后用消毒劑殺菌處理過的,并在土壤中加入了0.1%土壤重量的增產素和1.0%土壤重量的石灰混合均勻;
D、砌水槽。在堆好后的食用菌菌袋中間的填土上面和堆層的兩頭抹一層1厘米厚的稀泥,并抹平,在填土層上面靠近食用菌袋的位置砌一圈4厘米高的擋水墻3,形成一條寬度為10厘米,長度與食用菌菌袋堆放長度一致的水槽4;
E、補水。每采完一潮菇后,直接往水槽里注水即可;
F、管理。日常管理中檢查水槽,出現裂縫、缺口時要及時修復。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這并不對本發明構成任何意義的限定。
實施例1
嶺口菌場,栽種的是姬菇。以前采用人工噴水保水保濕的方法,由于菌袋外包有一層塑料袋,淋水不進,采完一潮菇后,第二次出菇時間一般在7天后,出菇次數平均為5次,每筒菌袋的產量平均在1.0千克。采用本發明栽培方法,水槽寬度為13厘米,菌袋堆放高度是7層,土壤是采用稻田泥土曬干后加入了0.1%的遵化市億昌食用菌發展中心生產的食用菌增產劑和1%的石灰混合均勻。出完第一潮菇后二天內建好水槽,并進行補水。試驗的菌袋數量為2100袋,第二次出菇時間平均為6.2天,出菇次數為6次,每筒菌袋的平均產量是1.25千克,優質菇比例高,菇形飽滿,菇蓋厚,無畸形菇。扣除一切費用,每筒增加收入1.1元。
實施例2
馬坪農業開發區菌場,種植的是草菇。以前采用半自動噴水保水保濕的方法,仍然是對菌袋外淋水,相對人工而言,節約人工和用水量,但對食用菌生長來說,與人工噴水的效果是一樣的,采完一潮菇后,第二次出菇時間一般在6.7天后,出菇次數平均為5.2次,每筒菌袋的產量平均在1.1千克。采用本發明栽培方法,水槽寬度為15厘米,菌袋堆放高度是6層,土壤是采用山塘泥土曬干后加入了0.1%的隨州市力強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食用菌增產劑和1%的石灰混合均勻。出完第一潮菇后二天內建好水槽,并進行補水。試驗的菌袋數量為1800袋,第二次出菇時間平均為5.9天,出菇次數為6.2次,每筒菌袋的平均產量是1.3千克,優質菇比例高,菇形飽滿,菇蓋厚,無畸形菇??鄢磺匈M用,每筒增加收入1.2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永州市冷水灘區嶺口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未經永州市冷水灘區嶺口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06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帽子
- 下一篇:一種鄰氨基苯酚廢水深度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