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鼠李糖脂作為藥物口服促吸收劑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75792.1 | 申請日: | 2012-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72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孟琴;姜利芳;張國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州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47/26 | 分類號: | A61K47/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糖脂 作為 藥物 口服 吸收劑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表面活性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鼠李糖脂作為藥物口服促吸收劑的應用。?
背景技術
生物表面活性劑是一種結構復雜、基團多樣化的表面活性物質,主要由微生物產生。生物表面活性劑易被降解且本身無毒,其環境友好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較好,因而在環境保護、醫藥化工、食品以及農業等各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由親水的1-2個鼠李糖與親脂的1-2條脂肪酸鏈連接成的鼠李糖脂是最受關注的生物表面活性劑之一。例如,鼠李糖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1)提高微生物對芳烴等難溶有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2)作為抗生素使用:破壞細菌、真菌等的細胞膜,從而抑制生長;(3)作為食品添加劑,促進食品的乳化等。?
因為給藥方式簡便且生產成本較低,口服藥物是藥物療法中最常采用的形式。有些藥物由于難被胃腸道吸收而導致生物利用度差,限制了其口服應用而改用注射給藥等方式。據最新研究報道,吸收促進劑可提高藥物在胃腸道的吸收從而提高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但到目前為止,只有癸鈉進入了一期臨床,但該促吸收劑存在用量大的缺陷。其它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候選口服促吸收劑或損傷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或引起人體內免疫反應亦或價格昂貴。因此,相對低毒,價廉且有效的促吸收劑成為研究熱點。?
雖然鼠李糖脂具有潛在的廣泛用途,但未見其作為藥物口服促吸收劑的應用報道。本發明采用環境與健康均友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劑鼠李糖脂用于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口服促吸收劑的不足,提供一種鼠李糖脂作為藥物口服促吸收劑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鼠李糖脂作為藥物口服促吸收劑的應用,鼠李糖脂的質量百分比濃度高于90%,鼠李糖脂在藥物中的用量為20-1000mg/L。?
進一步地,所述鼠李糖脂可以作為親脂性大分子藥物、親水性藥物或者以轉運蛋白介導為主的藥物等的口服促吸收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鼠李糖脂作為藥物的口服促吸收劑,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鼠李糖脂產品作為多種藥物的口服藥物促吸收劑的應用。?
1.所用的鼠李糖脂具有高于90%的純度(質量百分比濃度)。?
2.在體外實驗中,首先采用細胞水平的檢測。具體過程如下?
鼠李糖脂添加到含有一定濃度待測藥物的培養基或者緩沖液中,加到培養有細胞的?(或其他培養小室)的一側,另一側放置空白的培養基或者緩沖液,放置在37℃二氧化碳培養箱中振蕩培養0.5-4小時。期間在不含細胞的一側進行密集采樣,每次采集樣品后補充同等體積的空白培養基或者緩沖液,分析采集樣品的濃度,由此計算出待測藥物的表觀滲透系數。?
在體外實驗中,采用離體的器官進行檢測。具體過程如下:?
鼠李糖脂添加到含有一定濃度待測藥物的培養基或者緩沖液中,加到器官(比如小腸截段)的內側,另一側放置空白的培養基或者緩沖液,采用含5%CO2的氧氣進行鼓泡培養0.5-4小時。中間密集采集開始為空白培養基或者空白緩沖液一側的樣品,采集樣品后補充同樣體積的空白培養基或者緩沖液,由此計算出待測藥物的表觀滲透系數。?
3.在體內實驗中,主要采用常用的一些實驗動物進行,以下具體的操作以小鼠作為代表。?
主要采用體重為250g左右的小鼠為試驗對象。所有動物實驗操作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實驗法定規定進行。實驗前,所有的小鼠都禁食12小時,只喂水。用乙醚輕度麻醉后,通過灌胃的方法將常規的口服劑量的待測藥物和不同濃度鼠李糖脂混合后給小鼠給藥,每個濃度組設十個平行。?
分別于給藥后的0、0.25、0.5、1、1.5、2、3、4、6、8和12小時后采用眼眶取血0.5ml血樣放到含有肝素的試管中快速離心分離,離心后得到的血漿在-20℃條件下保存用于分析。待分析出血藥濃度后,通過藥時曲線和靜脈注射得到的100%吸收的血藥濃度計算出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詳述本發明具體內容及其所帶來的顯著效果。?
實施例1:在細胞水平,鼠李糖脂促酚紅的跨膜吸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州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州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757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