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75049.6 | 申請日: | 2012-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66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汪金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金芳 |
| 主分類號: | B23P15/14 | 分類號: | B23P15/14;B24C1/06;B24C11/00;B22F5/08;B22F3/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潤體;黃娟 |
| 地址: | 311255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裝 型帶輪 制造 工藝 | ||
1.一種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加工零部件:分別制造圓柱形帶輪主體(1)、環形內輪片(2)、環形外輪片(3)和環形連接片;
第二步,加工帶槽側面:切削加工內輪片的兩端面靠近外圈位置以及外輪片的一端面靠近外圈位置,使內輪片的兩端面靠近外圈位置以及外輪片的一端面靠近外圈位置均形成傾斜面,傾斜面作為V型帶輪帶槽(6)的側面;
第三步,組裝帶輪:將若干個連接片和若干個內輪片交替套接到帶輪主體上,每個內輪片的兩側均設置連接片,然后將外輪片固定連接在帶輪主體的兩端,連接片、內輪片均與帶輪主體軸向限位和切向限位,連接片外表面構成帶槽的槽底,連接片兩側的外輪片端面或者內輪片端面構成帶槽的側面;
所述第二步中的內輪片和外輪片帶槽側面加工完成后進行拋丸加工,將內輪片和外輪片放入拋丸機內,啟動拋丸機進行拋丸操作,在內輪片和外輪片的表面形成粗糙的拋丸層(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連接片為齒片(4),第一步齒片制造過程中在外表面上按嚙合傳動原理一體制造出嚙合齒(12),帶槽由具有拋丸層的帶槽槽壁和具有嚙合齒的帶槽槽底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第三步組裝帶輪之前對齒片兩端面進行切削加工,在齒片的兩端面均加工形成貼合面和傾斜面,傾斜面設置在嚙合齒的側面,傾斜面從與貼合面連接位置向外邊緣傾斜并凸出于貼合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內輪片、外輪片和連接片均由粉末冶金工藝制造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粉末冶金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混粉-壓鑄-燒結-精加工;壓鑄時對在剛性模具內的金屬粉末施加的預定壓力為300~800MPa;燒結的溫度為1100~1300℃,燒結時間為60~120分鐘。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拋丸機內使用的拋射材料為鋼丸,鋼丸的硬度大于40HRC,拋射鋼丸線速度不小于60m/s,鋼丸的直徑為0.3mm~1mm,拋丸時間為5分鐘~10分鐘。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第一步帶輪主體采用45#鋼切削加工制造而成,在帶輪主體中間加工兩端導通的通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第三步之前在帶輪主體外壁上加工連接凹槽(7),連接片和內輪片內壁上在第一步加工的過程中一體加工出和連接凹槽適配的凸起(8),第三步組裝帶輪時將連接片和內輪片上的凸起裝配到帶輪主體上的連接凹槽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第三步之前在帶輪主體端面上沿軸向加工若干個兩端導通的連接通孔(9),在外輪片端面上加工若干個和連接通孔一一對應的固定孔(10),第三步組裝帶輪時通過鉚釘(11)將固定孔和連接通孔連接固定。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組裝式V型帶輪制造工藝,其特征是,第三步帶輪組裝完成后形成2~200個帶槽,帶輪主體、外輪片、內輪片和連接片一起構成2~200聯組帶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金芳,未經汪金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7504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門防猛撞擊裝置
- 下一篇:一種帶有自動干燥儲存柜的浴室門





